周日和小苗去了一趟增城,白水寨。
5点半的清晨,清唱一首晨歌出发。
我说:一整天的时间,一半坐车,一半登山;一半冥想;一半徒步;一半小憩,一半谈心;一半谈生活,一半谈工作,一半放松心情,一半收拾心情。
于是有人言:时间如花,一瓣一瓣。
微旅行,来回将近6个小时的车程或乏或倦,困累交加的最后我们尝尝会思考:花这么多时间,流这么多汗,晒着这么大的太阳,最后就为了看那几眼白水瀑布,值得吗?还不如躺在空调房里,买一堆零食,放几部电影来的过瘾。我们总喜欢评价一件事情的值得与不值得,然后在这种生活的斤斤计较中失去了生活的品质。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赶那么多路,都只是为了最后美好的地方啊,就像很多生活的日常总是很平常,生活的精彩只在末尾高调起伏之后又忽而落下一样,生活这首歌的整篇旋律基调本身就是浅吟低唱。
我渐渐喜欢和相信要多和7岁以下的小孩和70岁以上的老人相处这句话的道理所在。和他们相处,你生活的烦恼和杂念似乎会豁然找到答案,这像是一个生命圈,七岁之前的小孩,纯真可爱,世界很简单,他们用清澈的眼神告诉你,要快乐;七十岁的老人,活了大半个世纪,世界里是一种经历了沧桑之后豁然和释怀,他们用慈祥的眼神告诉你,孩子,怎样都是一辈子,何不健康快乐的一辈子。由七岁到七十岁,我们活在中间的状态,这中间的我们总是装满了多多少少的忧愁苦闷,将自己赤裸裸的摆在他们面前,会明白一切烦扰是因为我们想的太复杂。此时,我突然想起了那位全身鲜红嫩绿登山装备的老奶奶坐在高处的大石头上翘着二郎腿,双手胜利状叫人帮忙拍照的场景,还有那位从河南带着孙子过来爬山大气不喘一声说要登到封顶的老爷爷,而他大汗淋漓身子强壮的孙子也毫不示弱紧跟其后。
以前觉得,很善于独处是一件自豪的事,因为慎独慎独嘛。现在觉得,学会诉说和倾听是一件乐事。学会诉说和倾听算是进去社会大学的第一课。有些事情,在向别人的诉说中自己慢慢找到了答案,有些时候,在倾听别人的诉说中,找到了自己另一件事情的答案。小苗是大学隔壁班同学,我是带着生活和工作的疑问去找小苗作伴旅行的。在和小苗的聊天中,算是找到了答案。
有些事情和人本无对错,其实就是你接不接受的问题,你接受了,心顺了,就觉得对了;你不接受,心烦意乱,横竖都觉得人家不对,各种看不惯。人优不优秀看你定义的条件是怎样的,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姿态放低一点,谦虚一点,你总会学到赚到。总觉得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不够,烦恼就多,修行够深,就一切淡然风清。
关于人生的意义,之前有和王大叔讨论这个话题。而从学校毕业慢慢步入工作的正轨,发现每天的生活都一个样,事情都是琐碎日子都是平淡之后,就会越发的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就越会觉得:顺从己意去生活,每一个当下都往心之所向的地方进步一点点,去尝试每一个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甭管最后的结果怎样,认真的天真的活出每一段你想要的经历,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所以说,继续保持心里的那点小梦想很好啊,有些你不能全力以赴的东西,坚持总会带你去意想不到的地方。
最后还是想说,人生是场修行,你生气、赌气、烦恼,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