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专门研究公孙瓒与袁绍斗争的事迹】
公孙瓒,官至奋武将军,爵位为蓟侯。
败逃还蓟,稍相恨望
公孙瓒被打败后撤回勃海,与公孙范退守蓟,另外派遣刘备、赵云前往青州的齐,协助青州刺史田楷防御袁绍。
又在蓟城的东南面又筑起一座小城,这座小城与刘虞相邻,两人互怀怨恨地对峙着。
瓒军败走勃海,与范俱还蓟,於大城东南筑小城,与虞相近,稍相恨望。——《三国志 魏书 二公孙陶四张传》
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三国志 蜀书 关张马黄赵传》
刘虞担心公孙瓒生变,于是举兵前去进攻,被公孙瓒击败,逃往居庸。公孙瓒攻克居庸,生擒刘虞,并将他押回蓟县。
此时长安事变,王允、吕布合伙杀死董卓,天子派使者段训来加封刘虞总督六州,公孙瓒被迁升为将军,封易侯。公孙瓒诬告刘虞有自称皇帝的非分作法,胁迫段训杀死刘虞,又让段训做幽州刺史。
记过忘善,军败连连
杀死了刘虞后,公孙瓒日益骄矜。他记人之过、忘人之善,很多人被他所害。
刘虞的部将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人,共率州兵攻打公孙瓒,替刘虞报仇,因为阎柔在外族之中很有威望,大家都推他为乌丸司马。阎柔从乌丸、鲜卑等地招募士兵,共得胡、汉士兵数万人。这支队伍与公孙瓒所设的渔阳太守邹丹在潞北交战,大获全胜,斩杀邹丹。
袁绍又派遣麴义及刘虞的儿子刘和,带兵与鲜于辅一起攻击公孙瓒。公孙瓒的军队连连战败,于是退到易京固守。
柔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数万人,与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大破之,斩丹。袁绍又遣麹义及虞子和,将兵与辅合击瓒。瓒军数败,乃走还易京固守。——《三国志 魏书 二公孙陶四张传》
拥城困守,自知必败
为围堑十重,於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中堑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积谷三百万斛。——《三国志 魏书 二公孙陶四张传》
公孙瓒将易京城修筑得非常坚固,囤积三百万斛的粮食。想着固守易京,拖垮袁绍。
瓒曰:"昔谓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视之,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百楼不攻。今吾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三国志 魏书 二公孙陶四张传》
袁绍派兵去攻打,几年都没有攻破。直到建安四年(199年),袁绍大军全面围攻公孙瓒,公孙瓒派儿子去向黑山求救,又想自己带领骑兵突围出来,带领黑山的人马,攻击冀州,切断袁绍的后援。好在长史关靖劝阻了他,否则易京就要失守。
后来援兵已到,想内外夹攻袁绍。公孙瓒又派人给儿子带去一封信,定下时间以点火把作为信号。
袁绍的巡逻兵截获了这封信,袁军便将计就计,按时间点起了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于是领兵出城。袁绍设下埋伏,公孙瓒遭到迎头痛击,又退回易京城。
袁绍挖了地道,破坏了公孙瓒的壕沟和住处,并马上要攻到中京。公孙瓒自知必败,于是悉数杀了家人,然后自杀。
总督简评
公孙瓒在攻打袁绍失败之后,自然是无力和物资优渥、兵力强盛的冀州牧袁绍对抗,想着以高楼围堑坐吃山空,前车之鉴董卓也曾经这么想。
这公孙瓒也自白了以前的想法,不知道哪个傻子说的经验“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一看就知道是有人帮忙擦屁股的,指挥军队就能决定天下的事,军队吃啥,吃人吗?公孙瓒还信以为真,当然军阀嘛,没钱没吃的都是抢,哪像曹操自己屯田。
后面杀死刘虞、日益骄矜、记过忘善,到最后打仗都不带脑子的,落得自杀的结局。
因为《三国演义》中,刘备和公孙瓒师出同门,所以公孙瓒被洗白成了一个正派角色,其实从正史上看,很多证据指明,公孙瓒就是不折不扣的军阀,割据一方,祸害百姓。如后世抗日战争的军阀一样,趁着国家动乱大发国难财。
这些人又能有什么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