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是一个宏伟而富丽堂皇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到了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之一。
天坛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与故宫齐名,是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许多人都在课本上学习过关于天坛的传统文化必修课。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涌入祈年殿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回音壁。然而,作为游客,我们对于天坛其实了解并不深刻。围绕着天坛,还有许多神秘色彩等待我们去探索:回音壁背后的奇异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回音壁已经存在于600年前的天坛吗?这里还隐藏着多少故事等待我们发现?
【圜丘坛】
圜丘坛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也被称为祭天台、拜天台。它是用于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后经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
圜丘坛的周长为534米,高度为5.2米,共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一层的栏板望柱和台阶数目都使用阳数(即九的倍数),以体现其尊贵之意。整个坛面都由艾叶青石砌成。除了中心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则呈扇面形状,并且数量也是阳数。每一层都有汉白玉制成的栏板望柱,同样也是九的倍数。
在顶层中心有一个圆形石板,被称为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上面呼喊或敲击会产生显著的回音效果,因为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这种特殊设计使得在圜丘坛上进行祭天仪式时,声音能够更加凸显和传达。
【皇穹宇】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的北侧,是一个座北朝南的圆形院落。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用于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后改称皇穹宇。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行重修后,采用了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的建筑风格,并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着青天。整个大殿直径约为15.6米,高度为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支撑起巨大的殿顶。每一层都有精美的天花藻井装饰。
正殿中央有一个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上面供奉着“皇天上帝”的牌位,并配有左右两侧供奉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东西两侧还有配殿,分别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雷电等诸神的牌位。整个皇穹宇的外观形状类似于圆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并由石护栏围绕。
此外,在皇穹宇门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有三块被称为三音石的石板。当人站在北侧靠墙处击掌时,声音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并传到一、二百米之外的地方。无论说话声音多小,都可以清晰地传达给对方听,而且声音悠长,给人一种神秘感和天人相应之感。
另外,北京天坛元宇宙多媒体展《天音回响》以全新方式探索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坛庙建筑群。通过未来感十足的数字交互,揭示了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天坛奇妙声音现象背后的原理。游客可以在展览中体验这些令人惊奇的声音现象。
总之,皇穹宇作为圜丘坛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神秘的声音现象吸引着游客。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庄严与神秘,并通过现代科技的展示更深入地了解天坛的奇妙之处。
【丹陛桥】
天坛丹陛桥,又称海墁大道,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全长360米,宽约30米,整个桥体从南向北逐渐升高。这样的设计建造既象征着皇帝步步高升,也表示从人间到天上有着遥远的路程。
丹陛桥是天坛内部坛区的主轴线,北接祈谷坛,南接圜丘坛。桥面中心线上的石板道称为“神道”,而神道两侧的条石道分别被称为“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在“神道”上,皇帝则走在御道上,而王公大臣则走在王道上。大道下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券洞,被称为进牲门或鬼门关。每次祭祀时,人们会用黄绒线将牲畜绑好,并用木盆装载活鱼,在击鼓奏乐中穿过进牲门。因此这个洞口也被称为鬼门关。
【祈谷坛】
祈谷坛是天坛内的一个重要场所,占地面积达到31065平方米。从丹陛砖门桥进入南砖门就可以进入祈谷坛了,而南砖门是一座五开间的单檐庑殿顶的祈年门。在门内向北,首先是祈年殿,后面是皇乾殿,两侧有配殿,并且围墙上还设有东西砖门。东砖门与72长廊、神厨和宰牲亭相连。整个建筑群气势雄伟壮观,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
【祈年殿】
祈年殿位于天坛的北部,也被称为祈谷坛。它最早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大祈殿或大享殿。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行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然而,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遭到雷火毁灭,数年后按原样进行了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个直径约32.72米的圆形建筑,采用鎏金宝顶和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度达到38米。
这些建筑物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壮丽气势,也体现了古代皇帝与天地之间的祭祀仪式和崇拜之情。在参观天坛时,你将有机会亲身感受到这些历史建筑的庄严与宏伟。这样充满神秘的天坛,你喜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