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到的是北京天坛公园,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现在入园可以先在微信公众号“天坛”上预约购票,全票34元,含门票和(圜丘坛、回音壁、祈年殿三个景点)
由于天坛主要景点都在南北的一条轴线上,可以考虑从南门进入,从南至北游览各个景点,各个景点依次为圜丘坛、回音壁、祈年殿,每个景点都需要单独验票,已预约购票的直接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入了。
从南往北的第一个景点是“圜丘坛”,圜丘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四周绕有两层名叫墙的蓝色琉璃瓦矮墙。第一层墙为方形叫外;第二层墙为圆形叫内 ,象征“天圆地方”。内坛中央的祭天台就是圜丘台。
圜丘台中心是一块呈圆形的大理石板,称作“天心石”,也叫太极石。站在“天心石”上喊一声,会听到从地心深处传来深沉的回响,很多游客都来此体验一番,从中心向外围以扇形石。上坛共有九环,每环扇形石的数目都是“九”的倍数。
经过圜丘坛,从这个门进入就是“回音壁”景点了,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皇穹宇的中部还有一块“三音石”,当你拍了一下手后,声音从空气中向四周传播,遇到围墙后,又给反射回来,这些经反射回来的声音又都经过位于圆心的“三音石”。所以,我们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就会听到清晰的回音,而且回音特别响。反射回来的声音还有一个特点,它经过圆心后继续向前走,一直传到对面围墙上,经过第二次反射又回到“三音石”。这样,我们就听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声音了,这里除你拍手的那次声音是原始声音,其余的都是回音。
这里的大殿就是“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
出了“皇穹宇”,就会通过“成贞门”,前面就是最早的立交桥“丹陛桥”,“丹陛桥”长360米、宽30米,呈南北走向,其南端稍高出地表,北端高出地表逾4.5米。它南接圜丘成贞门,北接及祈谷坛南砖门,将“圜丘”与“祈年殿”结为一体,构成天坛建筑的主轴线。
通过“丹陛桥”就到了天坛的第三个景区“祈谷坛”,祈谷坛是由“祈年门”进入,映入眼帘的就是天坛最著名的建筑“祈年殿”,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为三重檐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祈年殿殿高38.2米,直径24.2米,内部开间还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北面的建筑是祈谷坛内另一座重要建筑“皇乾殿”,皇乾殿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
除天坛中轴线上的景点外,在园区西侧还有个“斋宫”景点,疫情后已经开放,这个景点也需要提前在公众号上预约,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斋宫有完备的防御体系,内、外设两道宫墙,墙外环以御沟。在外御沟沿岸还筑有一圈河廊,供兵丁巡更使用。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
值得一提的是天坛园区的古松树非常多,有不少都是明清时期有五六百年历史的古松树,这些年代久远的古松中时长还有松鼠穿行,也形成了天坛中一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以后还会有更多精彩图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