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简书陆续写了6万字后,我对写作有了一些心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交流。
一、写作要提供有价值的干货
首先,写作不仅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干货。
我发现在简书写文章的人很多,但大多是十位数甚至个位数的阅读量。点开文章一看,内容无非是无病呻吟式的情绪记录,或者是流水账日记体,像女人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读了几秒就想退出来。
我很喜欢的一个写作者,杨小米(微信公众号:遇见小mi),她一直强调自己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杨小米的文章自成一家,文字不见得有多华丽,也不会大量引经据典。相反,她的文字十分质朴,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租房、与小区保洁阿姨的聊天、与同学的聚会、与同事的配合沟通等等。
这些简单的日常小事,其实我们身边都有,但杨小米很厉害的一点,就是会进行复盘和反思,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让读者看了觉得很有收获。
她公众号(遇见小mi)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儿子出车祸,儿媳改嫁,她带着孙子在上海讨生活。”我被小区保洁阿姨的韧性打动》。写的是小区保洁阿姨,带着孙子在上海努力生活的励志故事。
这样的题材本身就贴合生活,十分接地气,首先就让人有阅读的欲望。然后,杨小米会在文章中指出,保洁阿姨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1.哪怕可以选择的生活有限,都要尽力做到最好;2.虽然不识字,对孩子很用心;3.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坚持体面。
就是这样一个身边的小人物,这些简单的日常小事,她都能发散出一篇文章来,关键让你读下来感觉很爽,有收获,这就是作者的功力了。
所以说,我们写文章不能仅仅局限在个人情绪里,要对生活进行分析和解读,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
二、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简书日更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都会发现,没素材可写了。的确,写作是一件需要大量输出的事,要想持续创造,就要有持续学习和输入的能力。
怎么输入?除了读书、旅行、与别人交谈以外,杨小米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就是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她的书《行动变现》里,有一节叫《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写作》,告诉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做每一件事。“这样做,说不准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就可以当成写作素材。”
比如,看房子时,耐心听中介的每一句话,有不懂的问题就向他们请教;也可以跟他们交流,在卖房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这样不仅可以借机了解另一个行业,还能获得更多写作的素材。
杨小米还有一个经验,每天晚上,她会梳理白天发生的事情,看看有没有写作的点,甚至还会和朋友讨论,看看有没有什么火花。
看到这里,我也在反思,其实每天生活中的内容都有很多,有些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为什么我没有去留意呢?
这也让我更坚定了一个做法,“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盘点一下当天做了什么事,或者看了什么书,有哪些比较有启发的点,然后整理成一篇文章。如果能持之以恒,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下来,一定有很多收获。
三、写作,需要不断学习精进
很多人以为的日更和写作,就是在手机上把几百上千个字打出来,提交发表,就完事了。其实没那么简单,既然要写作,我们就应该不断寻求进步,这样才有成长空间。
我最开始在简书更文,也是单纯地写完一篇文章提交了事,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平台上会写文章的人太多了,我要向他们学习如何优化标题、选取角度、布局框架、积累素材。
前段时间电视剧《知否》热播,我写了几篇剧评。写完以后,我会有意识地查找相关的剧评文章,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角度独特在哪里,有没有好的框架和观点可以借鉴。
然后,我还会针对这篇文章做一个分析,并做个笔记。比如,仟灯《盛老太太:高段位的人生配备高段位的闺蜜团》,我看了以后,就觉得切入的角度挺有意思,原来还能从闺蜜的角度切入来写一个人啊!
还有婉xi《知否知否:被包养的林小娘揭破三个人生真相》,通过分析林小娘和盛墨兰母女的悲剧,告诉读者:女人要有内在的旁人拿不走的力量,而不仅仅是男人的爱。这篇文章还引申到了当下社会的小三包养现象,可以说是很深刻了。
还有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结婚生子后,我依然活在父母成长的阴影中》,文章写完了,我看到一篇相关文章《父母吵架,是孩子看过的最可怕的恐怖片》,一下子就被标题吸引了。看完后,觉得逻辑框架也不错,还专门进行了笔记分析。
此外,平时看到好的标题或语句,我都会摘录下来。我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分成《两性情感》、《亲子关系》、《励志成长》等几个方面,有意识地积累素材,这样也能保证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和饱满。
总而言之,写作是一条艰辛也充满乐趣的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不断精进、完善,争取更多进步空间才是。
朋友们如果有好的写作心得,欢迎一起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