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看过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大导演加上赵薇、黄渤的精湛演出,让走失、打拐重新站在社会舆论的浪尖,甚至很多人现在仍对那种撕心裂肺的场景难以忘怀。
但今年六一,电影里的场景就在全国各地再现。
广州一公园在儿童节当天走失20多个孩子;
重庆一公园半小时内就有2个儿童走失;
在南宁一动物园,来自玉林的男孩小鹏走失。
所幸,这些孩子都顺利的与家人团聚。
但同日,广州天河的男孩小志走失,下午尸体在一湖中被发现。
误区一:不足24小时不能报警
案例:5月30日上午,河南辉县一个3岁男童被拐走,女嫌犯披肩黑发剪短并染成了白发,“改头换面”,像个老太太,还为男童换了一套女童装。好在家人第一时间报警,经过大量走访摸排,民警终于锁定嫌疑人身份,在嫌疑人返回居住地途中,将女嫌犯成功抓获,男童获救安然无恙。
在很多影视剧中都能喝到儿童失踪超过24小时警察才能立案这碗“常识”酿的苦鸡汤,于是家长们在孩子走失后,第一时间不是报警,而是发动七大姑八大姨漫无目的的“地毯式”搜寻。
危害:错过了最佳侦查时机。孩子万一是被拐,以现在交通便利程度,24小时后,很可能孩子已经在千里之外了。
真相:一旦发现儿童失踪,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报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公安部从来没有儿童失踪24小时才能立案的说法,相反,对于立即开展侦查工作是有明确规定的——早在201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意见》中规定,接到儿童失踪或者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经审查,符合管辖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开展侦查工作。
误区二:只记家长电话
为了让孩子万一遇到情况能联系上家人,好多父母从孩子会说话开始就洗脑式教孩子背父母的手机号。
真相:突发情况下,成年人尚且难以保持冷静,及时回想到平时的“常识”应对,儿童更因为缺乏应对经验或突然受到惊吓而懵掉。现在家人一般使用的是手机,号码常为11位,极度紧张情况下,可能回想不起来,或出现记忆混乱。
靠谱方案:除了让孩子熟记家人的手机号码外,还应该不断给孩子灌输“遇事打110”,简短易记。且110在公众场合是常出现的标志,容易在记忆中得到强化。遇到问题打给110,警察能提供的帮助可能更及时。
误区三:儿童走失,立刻四处寻找,不留人在原地
案例:近日,佛山民警接到群众送来一名走失儿童,民警在派出所旁康乐幼儿园门前寻找其父母时,正好碰上刚从广州回来的父亲,顺利将孩子交到父母手上。
家长带孩子外出,不慎孩子走失后,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会很慌乱,立刻四处寻找,而忽略了应有人留在原地。孩子自己找回来,但找不到家长,那真是急死宝宝了。
真相:漫无目的寻找不仅效率低下,也有可能错过了最黄金的找回时间。
靠谱方案:建议采用“十人四追”法——母亲留在原地,父亲召集10人分两层寻找。具体分工如下:4个人分别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2公里以内,沿大路寻找;4个人前往附近的火车站,寻找范围也为2公里,防止孩子被带往其他城市;1人报警,1人留在家中。
误区四:采集血样是找到线索确认DNA时才做的
案例:1994年,4岁的刘进龙与在福建务工的父母在市场不慎走失,多年来,刘进龙一直在寻找亲人,但志愿者在网站多番比对,仍无果。中途,有发现疑似父母的信息,但一直未得到对方DNA信息的入库。等待了近两年后,其母亲登记来寻亲,通过科学的DNA单亲比对成功。2016年4月24日,在22年后,刘进龙与母亲团聚,但父亲没能等到这一天。若母亲能早一点采集DNA并入库,也许,团聚不会迟到这么多年。
据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失踪儿童家长并不知道要到公安部门进行DNA采血,或者认为得到一些线索为了确认时才需做此事。
真相:DNA采血并录入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寻找失踪儿童的方法。且是免费的!免费的!免费的!每年都有很多线索是通过DNA数据库比对出的。
靠谱方案:遇到走失情况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进行DNA采血录入。
以下五类人员可免费检测DNA:
1. 已确认被拐卖儿童的亲生父母;
2. 自己要求采血的失踪儿童亲生父母;
3. 解救的被拐卖儿童;
4. 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卖的儿童;
5. 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儿童。
误区五:防止儿童走失,教育孩子“别和陌生人说话”
案例: 六一儿童节当天,重庆一公园的群众发现一个走失的儿童,民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时,由于小朋友戒备心比较强,民警耐心询问很久,小朋友都不怎么说话,只是一直哭,不说家人的电话,也不说父母的名字,可急坏了民警。
一般家长会教育孩子“别和陌生人说话”,这种教育在防止被拐卖效果上微乎其微。反而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危害:可能导致孩子不善交际,性格冷漠内向,甚至是真正遇到危险时,难以向他人寻求帮助。
真相:孩子其实无法真正识别“陌生人”与“熟人”。“我是你爸爸同事,他今天有事儿来不了,我来接你回家”或陪孩子嬉戏了一会儿的陌生人,在孩子的认知里都可能变成“熟人”,而未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亲属,如爷爷奶奶,在孩子的世界,可能就是“陌生人”。同时,熟人犯罪也屡见不鲜。
靠谱方案:帮助孩子建立安全人员名单——哪些人是可以信赖的:警察、消防官兵、公共场合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等。安全名单以外的都是陌生人。同时,帮助孩子建立交往准则:不能跟任何陌生人走,在外不食用陌生人的食物;不要让陌生人触碰自己等。
我们希望家长在照顾孩子特别是带孩子外出时,不能有丝毫松懈,在平时做好儿童防走失的家庭教育,在外遇到无家长陪伴的儿童,或陪伴的人可疑等情况,第一时间报警,一起给儿童创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文/知道个人行家 万孝菊,来自口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