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周末,商量到哪里去玩。忽想起一次央视播出的节目,提到了属于四川乐山的苏稽古镇,又想起曾听好友说过乐山的美味,她们曾经特地乘高铁去了乐山,品尝那里的美食。豆腐脑、跷脚牛肉、钵钵鸡、米花糖,回来后赞不绝口。这段时间在成都,又是不冷不热的季节,带着家人游一圈,方不负这春色宜人的时节。
距离成都130公里左右的苏稽古镇,建于隋朝,原名“桂花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苏稭”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有个叫苏稽的人,喜欢这个叫“桂花场”的地方,便隐居在此地;另一种说法是文人苏东坡,曾经来此地稽核,因此得名。
不管真相如何,苏稽古镇成了人们来川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已经是事实。做为四川的常住民,不来探个虚实好像说不过去。从成都驱车近两小时,途经新津、眉山,便已经到了传说中的苏稽古镇。
进入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廊桥,仿古建筑的桥廊和一排排整齐的红色灯笼,似在向人们展示着古镇人对游客的十二分的热情欢迎。
桥底下是泛着粼粼波光的峨眉河,站在桥上,左边河的一侧是商业化较浓的街道,具有代表性的豆腐脑、红糖烧饼、米花糖摊位比比皆是。看着“食久香红糖酥饼”广告雕塑,忍不住买一个尝尝,软糯的外层饼里包着甜甜的红糖汁,吃起来香甜可口,想着回家后自己可以试着做做。
快走到尽头,拐角处有一家“桥边姑娘豆腐脑”,既是特色小吃,必得尝尝。10元一碗的豆腐脑,与泸州不同,更多的是芡汁,只两三块白嫩的豆腐脑浮在芡汁里,碗中间有一小撮金色的蒸菜,夹一块入口,原来是蒸肥肠。
肥肠的香辣、豆腐脑的滑嫩、芡汁里的有嚼劲的油炸黄豆、清香扑鼻的小葱、香菜味再夹杂在一起,别是一番特别的味道。第一次遇到此种吃法,算是让味蕾开了眼界、涨了见识。
商业街尽头右边有一台阶,顺阶而下,便是横跨在峨嵋河上的石板桥了。所谓石板,是由一块块长方形的厚石头依次排列组成,人们猜测着一块石块可能八个人都无法抬起。古镇的“古”与厚重,此石块便是最好的见证。穿过石板桥,便到了河对岸的古镇。
右边的桥头有一小食摊,是由一简易手推车组成。那泡在红油鸡汤里的一串串荤菜与素菜,便是“钵钵鸡”了,不由得让人停下脚步。荤菜每串八角,素菜每串五角,各买几串尝尝。旁边还放着从未见过的豆腐咔咔。炸过的豆腐泡,用刀沿边一分为二 ,留一边不切透,加上调成酸甜味的萝卜丝,一元一块,也得尝尝。品尝过后,终明白“千年苏稽、百年味道”的由来。
顺着河边往廊桥方向走,多是民宿与餐馆。沿着河边摆着为人们提供歇脚的桌椅,品着热茶、看着河两岸络驿不绝来来往往的人群,想像着1400多年前桂花场先辈们生活的模样。
沿着石阶走到廊桥头,“石板桥跷脚牛肉”的门头赫然显在眼前,这是在古镇看到的第四家同样名字的饭店了。已经到了饭点,饭店的人热情地招呼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并说那三家都已客满,他们是第四家,才开两年,味道是一样的。
坐在长条板凳上,分别点了80元一份的小锅跷脚牛肉、10元一份的烧血旺、25元一份的粉蒸牛肉、5元一份的牛肉汤煮过汤莲白。饭菜很快上了桌,小锅中牛肉片肥瘦相间,夹起一块蘸点干碟里的辣椒面,吃进嘴里,感觉味道确实与众不同。不但有牛肉的香醇,更有各种香料融合在一起的无法形容的鲜美。肉片薄且煮得嫩,80多岁的老人都能咬动。粉蒸牛肉香辣可口,烧血旺滑嫩下饭,牛肉汤煮过的莲白吃起来脆甜,老板看汤喝完又加了一大瓢进来,汤足饭饱,每人2元饭钱,这顿饭吃下来共计128元。都认为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