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读过钱钟书夫妇三本书,一本是《围城》,一本是《我们仨》,还有一本就是《走到人生边上》。
大学的时候在地摊买了盗版的《围城》,读了两遍,现在大多情节都忘了,只依旧记得方鸿渐乘轮渡回国时在船上的一些场景——于虚荣、于尊严、于欲望,还有命运,所有的故事皆由一幕起,然后幕幕不得终。《围城》告诉我们,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冲出去,而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其实不仅是婚姻,这世上的一切,在得到和得不到之间都属此理。
阅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就好像在迷雾里做一场梦,梦里有欢乐有悲伤,悲伤多一些——模模糊糊、惆惆怅怅、凄凄惨惨,大抵失去至亲后都是这样的状态吧。
相比之下,《走到人生边上》更平淡和真实,听一位经历过战乱与和平年代的长者以一种自问自答的形式,谈论在人生边上对人生的看法,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前言
我想不明白。我对想不明白的事,往往就搁下不想了。
多么豁达的心态。想不明白的事情何必执着,人生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可以有很多乐趣可以寻找,实在不用在有些事情上纠结,可以拿得起,但在解决不了时,也得学会放得下。
比喻只是比喻。比喻有助于表达一个意思,并不能判定事物的是非虚实。
比喻便于人们去理解事物,但比喻绝对不等同事物本身,所以通过比喻去判定是非会有所歪曲。这就好比人们很容易将简单的关联关系理解成因果关系一样。
所以我也相信莎士比亚的话:这个世界上,莫名奇妙的事多着呢。
不光是事,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人也多着呢。
我要从平时不太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
神和鬼的问题
我相信看不见的东西未必不存在。
科学的发展已经让人们习惯用科学的方式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但无论信与不信,不可否认还有很多东西目前我们还无法解释,人需要对未知存在敬畏。
有关人的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人有两部分,看得见的身体和看不见的灵魂。
人生的前半,有的人只看得到身体,有的却可以看到灵魂,但最后,大部分人都会看得到灵魂。
每个人天生有个性,个性一辈子不变。
除了天赋外,个性、心态也是每个人固有的特性,有的人不变,有的人会随着成长发生微小的变化,相比于天赋,决定一个人一生状态的往往是后者,所谓看起来不重要的事情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不分贫富尊卑。上智下愚,只要是人而不是禽兽,普遍都有同样的人性。
每个人都有肉体,有肉体就和其他动物同样有兽性。
人都有兽性,都会冲动犯错,要学会原谅自己,不断去改掉这些毛病。逐渐走向完善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要承认自己的缺陷,更加虚心一点,做错事多反省。
每个人天生懂得是非、善恶、道德价值或标准,而在良心的督促下,很自然地追求真理,追求完善,努力按照良心上的道德标准为人行事。
灵与肉的斗争统一
灵与肉的斗争,是不同程度的妥协。
人在当时处境中,想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
人生有太多的不得意,犯错也好,得到机会也好,往往都是在某个时刻受形势所迫而临时起意的决定,可以说这能反应一个人深层次的意识,但与强大的外部力量相比,我们能做出的努力是相当有限的。然而,几乎所有的伟大或堕落,也就是在这样的漩涡中出现。
命与天命
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
万物之灵
无论人世怎么不合理,人类毕竟是世间万物之灵。
人类并不靠天神教导,人的本性里有灵性良心。在灵性良心的指导下,人人都有都有高于物质的要求。
饱暖思淫欲,当外部条件满足之后,人最终还要会回到满足内心深处的欲求,这也是人类与普通动物最不同之处。
人类的文明
人类创造了文明,证实了人类是万物之灵。但本末不能颠倒:人称万物之灵,并不是因为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人的可贵,也不在于人类的创造的文明。
人的可贵在于人类自身。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人能学,人能自我完善。
人需要锻炼
修身不是为了自身一己,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话题有点大。电影《一代宗师》里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大概就是这种递进的层次吧。一千个人里大概有一百终其一生能看到自己,而这一百中也许有不到十个人能看到天地,剩下的十人里,能有一人能看到众生就算幸运了。
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要锻炼出纯正的品色来,才有价值。
受锻炼的是灵魂
所以受锻炼的是肉体,由肉体的媒介,锻炼出来的是精神。
“我”是灵魂的自称。
受锻炼的肉体和灵魂虽然有主次之分,肉体和灵魂却结合的非常紧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灵魂和肉体拧成一股,一同作恶,也一同为善。
人生的价值
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
有了信仰,相信灵魂不死,就有了永生的希望。
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很少有人找到过这个答案,但努力去做出一些成就,或多或少都能算作是一种对自己的安慰吧。
杨绛先生于今年离世,我想从明年起,每年各种媒体都会象征性地纪念一下她,然后就是网友铺天盖地的转发,可认真阅读过她文字的人肯定不像转发量那样可观,正真去思考过的人就更加少之甚少。从文字来讲,看得出杨绛先生是一个乐观的人,同时也相当冷静,总有一种游离于事情之外的感觉——但凡见得到自己的人,也许人情味就会淡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