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举国欢庆14年抗战的热潮还没有没结束,大家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
王小明作为四川某市的一个卖馄饨的一个老人,抗战结束后,他再次捡起了老本行,那就是卖馄饨。
王小明的摊子支在一条街,附近很多的人都在卖各种的吃食,有馒头,包子,面条。
天渐渐转凉,很多的商贩都收摊回家了,但是由于王小明的馄饨是热的,所以倍受欢迎,因此王小明每天几乎都是最后收摊。
馄饨摊
这天,王小明坐在炉子旁,烤着炉子的火,一边盯着路的尽头,一边用烟杆抽着旱烟,嘴里“叭叭”几口,然后一脸陶醉的吐出烟圈。
不一会儿,一只旱烟抽完,这也到了王小明收摊的时候,王小明把烟杆别在腰间,转身把炉子闭上,加一点新鲜的煤,让炉子在第二天还能继续燃烧。
王小明又把碗收拾收拾,准备拎着担子回家时,一个声音传来:“大爷,还能吃馄饨不?”
王小明回过身,看见一个手里拿着枪,穿着军装却瘦小的人,王小明吓了一个哆嗦,但是看见军装是从四川走出去的川军的服装,王小明就放心下来。
川军
他仔细打量着军装,鼻子一酸,军装上都是补丁,但是却干净整洁。又想到自己的儿子随着川军出川,拿着锄头,镰刀,就不禁鼻子一酸,也不知现在是死是活。
王小明对着那人说:“孩子,赶紧坐,大爷这就给你煮,我先给你舀碗热汤,先暖暖身子。”说着转身去盛热汤。
战士听了王小明的话,把枪放在桌子上,然后接过王小明递过去的热汤,浅浅的喝了一口,说到:“大爷,真好喝,已经好久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汤了。”
王小明给军人煮了满满一大碗的馄饨,撒上小葱,热气混合着葱香,让人直咽口水。
馄饨
战士看见馄饨,对王小明傻笑一下,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王小明看到就连忙说:“孩子,别着急,吃完了,大爷再给你煮,馄饨管够,慢点吃,烫,别噎着了。”王小明就看着军人吃馄饨。
军人一连吃了好几个,然后慢下来,眼里闪着泪花,对王小明说到:“大爷,这馄饨真香,好久没吃过了,从走出四川去志愿后,脑子里就一直是这馄饨的味道。”
王小明笑着摸摸军人的头说道:“孩子,现在胜利了,把小鬼子赶跑了,想吃馄饨就到大爷这里来,大爷免费煮给你吃。”
战士听了,停顿了几秒,然后继续吃馄饨,没有说话,吃完馄饨把汤也喝完,用手擦擦嘴,对王小明道了一声谢。
王小明看着战士说道:“孩子,抗战都结束了,我们从四川走出去的队伍什么时候回来呀,他们回来,老头子我煮馄饨给他们吃,欢迎他们回家。”
战士饱含热泪的说道:“快了,就快回来了。”
王小明把碗拿过去转身,准备再煮一碗馄饨给军人,但再一回头,战士不见了,桌上是两块银元。
王小明跑出摊子,向两边看,一直到路的尽头,也没有看到战士的身影。
王小明失魂落魄的走到摊子前,一屁股坐到地上,给了自己一巴掌,“这是牺牲的英魂回来了啊!我怎么不多煮几个馄饨,让他们吃得饱饱的上路。”王小明哭着说道。
在恍惚间,王小明听到齐齐的脚步声从路的尽头想起,他们所过之处,弥漫着大雾,就是这在平时瘆人的一幕,但在现在却没有让人感到不适。
他们的眼睛在各个摊子上扫过,都没有人,他们眼睛里的光黯淡了不少。
王小明急忙跑上前去,对着众人说道:“孩子们,饿了吧,来我这里坐坐,我去叫人来做吃的。”
王小明跑到街头巷尾,大喊道:“乡亲们,快醒醒,出来做饭,从川出去打仗保家卫国的战士回来了,我们给他们做一点吃的 不要让他们饿着了。”
灯火一盏两盏的点燃了,大家穿上衣服,带上家里的食物,齐聚街上,大家开始为川军战士们做上食物。
川军战士们开心的笑着,看着忙碌的老乡,听着熟悉的乡音,眼睛里都闪烁着泪花,吃着熟悉的味道,都狼吞虎咽,而在一旁的乡亲们也是仔细的看着这群二十来岁的娃娃,偷偷的抹眼泪。
“该走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川军战士们,迅速整理衣服,列好队,向街角走去,不时有人回头看。
乡亲们也站到街上,看着川军战士走向浓雾里,消失不见。
340万川军穿着草鞋,单衣,拿着锄头镰刀,背上铁锅,浩浩荡荡出川抗战,他们走上抗战第一线,浴血沙场,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
北川县农民王者成,赠给儿子王建堂一面“死”字旗,以表抗战的决心,受伤擦血,战死裹尸。这些在川军战士里屡见不鲜。
死字旗
为了身后四万万同胞,宁可战至最后一人决不后退一步。这就是川军。无川不成军,让我们铭记那些牺牲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