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中国人尤其重视家庭观念。这种基本的人际互动关系,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对于女子来说,一直遵循着“出嫁从夫,夫亡从子”的惯制。所以格外注重对丈夫和子女的关系的维系。爱情和亲情是支撑这种关系的纽带。麻柳乡民的刺绣成为妇女们表达内在情感,沟通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载体。
一、爱情信物
女性的美德体现在其心灵手巧,缝衣挑花全在行,成为麻柳男子择其良缘佳偶的重要标准。麻柳民歌《十爱姐》(节选)中这样唱道:
一爱姐,好人才,十人见了九人爱,月亮弯儿月,好似仙女下凡来。
…………
七爱姐,好双手,十指尖尖像春笋,月亮弯儿月,挑花绣朵是能手。
八爱姐,好衣裳,衣服脚脚包麝香,月亮弯儿月,人又排场衣又香。
九爱姐,好罗裙,罗裙边边挂银铃,月亮弯儿月,身动银铃响四邻。
刺绣在麻柳乡成为男女之间、夫妻之间十分重要的爱情信物。有民歌《十送郎》(节选)为证:
送郎一匹缎,缝件衣裳穿,人前人面你才穿,多穿几十年。
送郎一匹绸,缝条裤儿穿,行走天下记心头,给郎丢想头。
送郎一对圈,小郎戴手腕,提笔写字放桌前,与郎面对面。
送郎一根带,小郎拿去栓,两面织的双飞燕,行走也好看。
送郎一张帕,是奴亲手扎,手脚粗糙你莫嫌,拿去把汗搽。
麻柳人崇尚恋爱和婚姻自由,这种表达男欢女爱的民歌在麻柳广为传唱。麻柳女性以刺绣为信物,寄托思妇的千里相思之情,用双手表达对于忠贞爱情的渴望。
麻柳男女分别后,刺绣成为女人的化身,每当思念远方的妻子或情人的时候,男子对爱人的刺绣总是念念不忘,总是吟唱《五更想姐》以慰相思之苦:
一更里来月在天,想起姐儿好容颜。
任由精灵手又巧,绣花鞋儿穿上脚。
二更里来月照街,想起姐儿好人才。
眉清目秀逗人爱,轻言细语嘴儿乖。
三更里来月正明,想起姐儿好人品。
桃红脸儿樱桃嘴,一口牙齿白如银。
四更里来月西下,姐儿手巧人人夸。
白日绣得灵芝草,夜晚绣得牡丹花。
五更里来月西沉,姐儿情重意更深。
走起路来手扣手,说起话来心合心。
在麻柳,男女双方定亲之后,女方必须依照当地习俗为新郎绣制鞋垫,凤凰牡丹、龙凤呈祥、蝶恋花等都是常见图案。按照传统习俗,女方为男方缝制的第一双鞋垫,不管大小合不合适,男子必须穿在脚上,不允许随意加长或截短。这象征着夫妻二人永结同心,山盟海誓,永不变心。在当地,丈夫一直珍藏着妻子在结婚时为其缝制的绣花鞋垫。除了结婚那天,不管什么情况,丈夫都不会将象征着二人爱情的鞋垫穿在脚上,直到丈夫离开人世。在葬礼中,丈夫穿着妻子为自己绣制的第一双鞋子和鞋垫,进入另一个世界。若不幸妻子先走一步,丈夫便将这双绣花鞋垫,视为妻子的化身。每当丈夫思念妻子的时候,便会拿出鞋垫,睹物思人。麻柳刺绣将男女这一对最基本的个体,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传递着化不开的浓浓情思。
二、亲情载体
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影响甚深,所以对于情感的表达往往是含蓄而深沉的。中国传统社会中长幼有序,晚辈和长辈之间,通常不会像西方社会拥有平等的关系,像朋友一样。因此长辈对晚辈的感情和爱的流露总是不溢于言表。刺绣就成为传递长幼之间深情厚谊桥梁,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祝福、盼望和关怀,承载着晚辈对长辈的尊敬、爱戴与怀念。
在麻柳,小孩儿出生后三天,举行“洗三”仪式,母亲要将在孩子出生之前早已为孩子绣制好的虎头鞋帽和长命锁围腰,穿在孩子身上,表达母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舅舅送布老虎,斩虎尾的的习俗,也是长辈对晚辈无限关怀的体现。随着孩子的成长,麻柳母亲,会随时用自己手中的一针一线为孩子添置衣物,缝缝补补,用她们的实际行动将对子女的关爱融入其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孩子长大后,出去求学或工作,背井离乡,虽然离开了父母的关照范围,但是通过母亲为孩子精心绣制的鞋垫、荷包等绣品,将母亲的关爱延伸至天涯海角。麻柳母亲会在孩子临行前,为孩子缝制很多生活用品,让这些绣品代替自己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让孩子想念亲人的时候,可以拿出来以解相思之苦。
待到子女婚配时,麻柳母亲又会忙里忙外,为儿女置办结婚用品,如嫁衣、枕套、床单、被套等等,寄托母亲对子女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不舍和祝福。亲情就在长辈对晚辈的操持中,悄无声息地传递出去。一代一代遵循这种传统,形成了广泛的社会认同,维系着两代人的关系。
mall.co���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