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行道的红绿灯前一位奶奶抱着自己的孙子等红绿灯,小孙子大概两三岁的样子,孩子想挣脱奶奶的怀抱下来自己过马路,而奶奶偏不放手,孙子一时气急竟打了奶奶一下。这下奶奶不愿意了,“好啊,孙子儿,竟敢打奶奶!”接下来奶奶让孙子给自己道歉,绿灯亮了,她还是没把孩子放下来。
这样的场景恐怕我们经常会遇到,生活中,成人总是以无所不能的形象出现,而小孩子就该以柔弱无力示人。
吃饭时,孩子想尝试自己吃饭,而奶奶甚或妈妈担心孩子自己不会用筷子,吃得身上一团糟,总是要喂孩子吃饭,不肯让孩子自己动手;孩子要端一盛有水的玻璃杯,大人看到首先的反应是“哎呀,这可不得了,万一摔碎了扎到手怎么办?”。要出门了,孩子想要尝试自己系鞋带,孩子动作慢吞吞,成人们总会抛出一句“看你笨手笨脚的,我来帮你弄吧”。
这样的场景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这么地熟悉,因为可能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被养大的或者正在这样养自己的孩子。究其原因,成人总是怕孩子给自己惹麻烦。吃饭把衣服弄那么脏,洗都不好洗;要是把玻璃杯摔碎了扎到手还得带你去医院包扎处理,还得打扫玻璃渣子,这多烦心;系个鞋带花几分钟,不如我替你做省时间。成人在孩子面前太容易树立起无所不能的形象,而本来从一出生就必须依靠成人获取衣食的小孩却是这样的弱小无力,不堪一击。而借于此,成人也更愿意在孩子面前树立所谓的权威。我们经常听到成人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是因为成人骨子里就认为老子就是啥都比你强,你吃喝拉撒都要靠我才行,你就得听我的。
然而,正是这样“无所不能”的家长才一步步把自己的孩子变成“无能”的人。
在蒙特梭利看来,成人的工作与孩子的工作是有差别的,是的,没错,她把孩子的成长视为“工作”。成人工作是通过劳动分工与合作与他人交换劳动成果,实现劳动者个人的价值。成人的工作既为了生计也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孩子的工作就是成长。孩子刚出生要靠成人获得饱腹的食物和保暖的衣服,渐渐的,孩子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们努力地学习翻身,爬行,直至走路,跑动。他们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吸收者,他们努力学习、练习是为了即便成人不抱着他们,他们也能靠自己到达他想去的地方;再长大一点,他们跟成人学说话,他们开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了。在很多事上,他们都想通过自己来完成,然而成人大多时候却成了他们成长路上的拦路虎。成人是这样强大,他们不想让孩子自己做事情有的是手段和方法,孩子积极学习的热情可能也会被成人的阻挡浇灭。
有人说,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我再同意不过了。起初这个小生命在母亲子宫里,需要借助母亲的力量和输送给他们的营养从小胚胎慢慢长成人形,而婴儿的出生便是与母亲的首次分离,他开始靠自己来呼吸,这是孩子也是所有人独立的第一步。渐渐地,小婴儿们在努力地进行自己的工作,这些工作的代价可能是无数次地跌倒和磕碰,也可能是无数次手足无措,但是这些工作的成果是喜人的,一个小婴儿渐渐地长大成人,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而终于作为独立的人可以在社会上自立了。
但愿每一个孩子的工作都能得到成人的扶助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