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心得
我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同学们谈笑说因为是教材上规定的,不得不学。一提到文言文,哀鸿遍野,从小到大我是在不断的背诵默写考试中接触文言文,没有喜欢也不讨厌。上了高中之后文言文难度增加,篇幅变长,篇目增多,一度让我非常害怕和困惑,看到文言文就内心发怵,上课老师讲的津津有味,但我却听的乏味。这些文章学来有什么用?就是应付考试而已,我心里就是这么认为,很多同学也是这么想的。
直到有一次,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样一个问答:我们为什么要学文言文?是因为当你看到夕阳美景时脑海里想起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好看,真好看;当你想追求女神的时候说出的是:翩若惊鸿,宛如游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不是:美女,你真好看,我想牵你的手。这很有道理,当我在发朋友圈的时候不用再啰里啰唆写一大堆话,而是简洁精炼用一段文言可以引来无数点赞,瞬间高大上。带着这种朴素的愿望,我开始不再抗拒,下决心先把该学的文言文学好。
所以我认为要学好文言文,先是要有兴趣,要有动力,然后就是要讲方法,找规律,慢慢入门之后就会发现你仿佛有了一把钥匙,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这就是老师常说的文化传承吧。以下谈谈我的文言文学习具体方法:
1.重视预习,学会朗读
课前一定要学会自习,先从朗读开始。读准字音,句读,注意语气语势的连贯,这样就能培养一种语感,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词的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这些跟现代汉语习惯都有所不同。所以通过多多诵读,才能培养古汉语语感,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能领悟文言文的至善至美。
2、借助工具,学会翻译。预习过程中要学会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也不要一开始就看着参考译文,囫囵吞枣。可以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如《古代汉语词典》等等来帮助解决问题。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圈划、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
3、掌握方法、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但是大量的文言字词句靠死记硬背很痛苦,效果也不好。那么就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会寻找规律,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在学习的时候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如在学好《石钟山记》后将“殆”字的4个解释(危险)(近于,几乎)(大概,恐怕)(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汇总归类,然后整理以下四个例句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这样即使遇上课外文言文,我也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揣摩出“殆”字的含义。
同样的学习《游褒禅山记》一课中虚词“其”这个字反复出现,那么就可以把其这个字的用法归类总结一下,比如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的时候,要善于寻找规律,掌握判断的方法,这样就会事半功倍。比如,老师给我们上名作状这个语言现象,让我们自己去找出语言使用的特点和方法,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规律:直接用在动词之前的名词,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主语,一是作状语。只要能确认名词不作主语的,便可认定它作状语。例如: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用在动词前的名词,前面能加介词的,便是名作状。如: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游褒禅山记》)仓皇东出(《伶官传序》)再找些题目应正一下,就基本能掌握这种语法现象,而且屡试不爽.同样的道理,当我学会梳理文言五种句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在学习中慢慢去发现规律,就便于识记理解和掌握。
4、学习中应用与体验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很多民俗,节日,传统,历史古迹,风景,建筑,诗词审美都和文言文记载的有关。学好文言文不仅是要应付考试,更多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从实用角度来说:学好阿旁宫赋,学会了肆意酣畅的铺叙描写,极尽渲染之能。学过谏太宗十思疏,学会了类比说理,形象生动,头头是道。这对写作很有帮助。再有,每次看到湖面阳光照耀,脑中便会跳脱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美境,看到树林藤蔓,就想起:“青树翠蔓,蒙落摇坠”。文言文典雅精炼的词句,寥寥数语,变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表达出来,真是非常美妙。除此之外,随着阅读经验的增加和丰富,我不仅能读懂人物的言行、事件还能开始体会人物的情绪、感受,甚至被他们深深感动。苏武大汗忠毅的伟岸的形象,陶渊明淡泊明志的人生志趣和追求,苏轼旷达洒脱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这些活在历史中的伟岸人物,他们所处的时代与立场,他们的所作所为无疑昭示着历来我们中国人崇敬的,热爱的,遵守的,肯定的,排斥的,批判的。浩如烟海的文言文,无论格言、警示都自然而然提醒着我们想想中国人的生活有什么,哪些东西是中国人一直保留传承下来的,重视的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传承!
老师说,文言文的价值一是文化载体的一种形式,二是意在言外,我想这要告诉我们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并不是告诉别人你曾经看过多少书,而是你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有多少认识和思考,优秀的品质和精神得到发扬和传承!为了让你观照先人,更好的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