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翻译】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对民众广博施予和救济,这如何呢?可以说他有仁德了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连尧和舜这样的圣人,都为这件事感到担心,连他们都难以做到!一个有仁德的人,希望自己三十而立,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他也能够意识到其他人也有这样的理想;如果希望自己事事通达顺畅,也能够意识到别人也有同样的需求。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道了。”
【解读】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够博施济众,是不是就是仁者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没有否认子贡做不到,子贡富可敌国,所以他可以来问这么大的命题:“如果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是不是仁?“
孔子还告诉子贡,博施济众就连尧、舜这样的先圣都很难做到,如果能有人做到博施济众的话,那就不仅仅是仁人那么简单了,简直就是圣人。
但孔子还是表明了观点,孔子说只是救济百姓,这不叫圣,因为你要做到圣,得先做到仁,要能够推己及人,只有这样,你才可以真正做到“博士博施与民而能济众”。
当时的尧、舜虽然也有这方面的心思,可他们却没有这样的实力去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人可以做到这一点。
子贡虽然比较富有,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困难的。
另外,孔子对于子贡的这种想法也作了更加精辟的解说。
他告诉子贡,若想实现博施济众的理想,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仁者”,而仁者的标准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个标准很高,要求一个人具有卓越的才能去“立”别人,并且有愿意“立人”的高尚品格,“己欲达而达人”也是如此。能做到这一点,便是仁者。
仁者再进一步,就是追求博施济众的圣境。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做法推己及人,在普天之下推行仁义,就有可能实现博施济众的终极目的。
孔子讲过修炼的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修己以敬,就是先从自己做起,让自己拥有道德修养,懂得尊敬别人;第二重是修己以安人,不仅要修炼自己,还有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变得更好。这里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便是这一层境界;第三重是修己以安百姓。这就是子贡问的这个问题,不仅要修炼自身,安定身边的人,还要关怀大众,让百姓安身立命。
这三重境界中,前两个境界属于人的层面,而第三个到达了圣的层面,这是连尧、舜都很难做到的。
如果我们只从温饱的角度考虑,如何救济百姓,那境界算不得多高,但如果我们能够从修己的角度出发,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就能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要拥有推己及人的能力,就是要如何理解自己,也要如何理解别人,就是共情能力。
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