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先生说:“做学问必须要有一个根本,再从根基上苦下工夫,循序渐进。并用婴儿成长做比喻。婴儿在母腹中,只是一团气,有什么知识?等到出生后,就会啼哭,之后会笑,然后又能认识父母兄弟,渐渐地能够站立、行走、背、拿,最后世上的事也就都会了。这完全是因为婴儿的精气日益充足,筋骨也逐渐强壮起来,头脑变得更加聪明。这些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必须要有个根源。圣人在天地之间立足使万物自由生长,也是从喜怒哀乐尚未表现出来的时候逐渐培养起来的。后世儒生不明白格物的道理,看到圣人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就妄想一开始就将一切彻底弄明白,哪有这样的道理?”先生接着说:“立志为学,就像种树。开始生根发芽,没有树干,有了树干,再有树枝,有了树枝后,长上叶子,有了树叶,才能开花结果。刚把树种上,只管培育灌溉,不要去想生枝长叶、开花结果。因为空想有什么好处呢?只要不忘精心栽培灌溉,还怕不开花结果。
生活中,我们通常只看到狼吃肉,并没有看到狼挨揍。台上一分钟,也是台下十年功的努力练习奋斗。自己就是根源。如果自己主动认真学习就不怕知识不精进。犹如我现在学习传习录,从一开始我只知道王阳明的名字。到现在知道阳明先生的“心即里”“致良知”“知行合一”,虽然并不是很能理解深层次的东西,也是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