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见学生在分数线上挣扎,我很心疼!
活了半辈子了,看看自己的同伴儿,哪有什么差生?老天爷都不会饿死瞎家雀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种田的,经商的,做工匠的,教书的……只要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就干得风生水起。
从教近三十年了,看看自己的学生,当年学习好的,不一定现在都生活从容;当年所谓的“差生”不一定现在生活困窘。宝贝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宝贝。
我看到:当年爱摆弄自行车的那个男孩子,开了两家汽修厂一家汽车超市;当年那个喜欢烤饼干的“吃货”,拥有一家不错的饭店;当年那个只喜欢跳舞的女孩子,早晨义务教阿姨们跳广场舞,下午领着年轻人跳爵士,周末教小孩子学舞蹈,她的日子爽歪歪;那个不会背古文,擅长布置教室的女孩子,如今在省城开了两家美容会所……
直到今天,我们每天孜孜不倦追求“分数”,这条路似乎错了。从孩子的一辈子来看,有差生吗?没有。世界的丰富多彩,参差百态,正是幸福的本源。学校只比学习,我们老拿孩子的小拇指和别人中指比,能比过吗?怎么能因为孩子少考几分,就把“差生”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呢?那么小的孩子,我们粗暴地一次次用分数枪毙他的梦想,扼杀他的自信心,太残忍了。有的孩子带着失败者心态,也就心安理得以“差生”甚至是“坏学生”自居,那他们的明天呢?我们让每一个孩子活泼泼地学习,只要有自信心,有爱好,孩子们就会有芬芳的春天,我们为什么逼着他们都必须考八九十分呢?
当年憨豆的妈妈对自己呆笨的儿子说:每一朵花都有花期,你是开的比较晚的那一朵!憨豆坚定不移地执著于开花的梦想,终于有一天,他开花了。花儿的开放需要园丁宽容地接纳,用心灌溉。每一个孩子都是静待开放的花朵,只要用心专注,努力付出,每一朵花蕾终会绚烂绽放。
去年我看过两本畅销书叫《匠人精神》,是红极一时的日本木工匠人秋山利辉写的。这个备受瞩目的“秋山木工”,创造了一流的木工技术和人才养成制度,他说自己读书时是班里最差的学生,直到中学二年级才把自己的名字写全。但他从小痴迷于手工,他坚持做自己喜欢擅长的木工,终于成为一代名匠。
网上看到一个叫王楠子的男孩,他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王楠子后来在费城艺术学院上大学,是该校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通过动画领域的开拓,他甚至已在美国贷款买好了一幢三层小楼。“中国差生”王楠子就是被中国教育、中国考试所“淘汰”的;而“美国天才”王楠子,正是被美国教育发现、改善、培养起来的。
著名旅美教育学专家、《"高考"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先生,亲见亲历了中美教育,他说: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难怪我们越用劲儿教,爱学习的学生越少,只能惨淡经营着……
谈教育不能离开国情。中国老师的教育方式适合中国这样资源有限、机会有限,但却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义务教育也有其优点,在进行着全面的基础教育,文、理各科基础功也比较扎实。
但如果我们少一些格式化的教育,不追求时间空间上的“齐整”“整齐”。多一些“百花齐放”,去注重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因材施教,给了学生更多适合个人的学习机会。孩子们该多幸福,我们的教育效果会多棒!“因材施教”本来是常识性的教育啊,孔夫子他老人家就很推崇,我们怎么把它遗忘了。
名师王开东老师说过:“没有任何爱好的学生,才可能是差生。”只要有爱好,孩子就乐此不疲,他的生活会充实而快乐。所以学生必须有自己的特长,至少是自己的爱好。因为考试决定不了我们未来的工作走向,兴趣爱好才可能决定。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路走,要有自己持之以恒的热爱,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生命才会被打开,舒展,进而产生飞跃。你有方向,才会有未来。
相信吧,孩子!你们都是多面钻石,一定有发光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不是差生!
孩子,人生路上,你可以和别人有差异,但绝对不可以一无所爱,绝对不可以不拼搏!
多么希望课堂上不会有那么多的“植物人”,死水一潭。多么希望生命能流动起来,精彩纷呈!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