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分享。
看完第一遍想扇自己两巴掌,看完第二遍,有很多想法冒出来。
这是《人性心理学》的部分内容解读,探讨的是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时间选择还是努力,作者说两者都不是,而是视野。
保姆住在海景房,享受阳光沙滩海风,让人不禁感慨别墅的主人却因为东奔西走,连住一晚的时间都没有,但是你问他愿不愿意做那个保姆的时候,她会说不愿意。
作者认为这是普通人对成功者的嘲笑,反应了普通人好逸恶劳,只想享受成功的结果,不想经历获得成功的过程。
进而分享了普通人的视角:只有父母的生活,邻居们的生活,同事的生活,不了解成功者的生活。
作者以运动员刘翔和姚明的例子,说出成功者的生活,那是在他们在某个圈子小有名气后,又过了十年除了吃饭睡觉,只剩下所从事的事业,这样一种生活。
作者写到很多运动员参观了刘翔的生活后,都选择了放弃,因为吃不了那个苦,受不了那个罪。
只有当我们脑海里积累了足够多的成功者生活的样本,了解了成功者那种没着没落,东奔西走,意志坚定的生活,我们心里愿意过那样的生活,并开始行动,主动过那样的生活,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我脑海里想起的书中的人物,褚时健,毛爷爷,以及为接触过的仅有的几个老板。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现实中接触到的这三个个老板,他们无一例外,除了吃饭睡觉,只有工作,他们比员工努力百倍,精神饱满,他们或在一线,或在幕后,确实是东奔西走,但绝对意志坚定。
年龄最小的那个老板,我见的时候,只有20几岁,但是每天起的比员工早,睡的比员工完,待人接物很有模有样,婚后从不聊骚,眼里只有家人和工作。
第二个老板是个40出头一点的老板,当时记得我一直感慨了好久,老婆出去旅游过多次,老板都没有,一直在家里操场生意,逢年过节,拜访客户,喝酒喝到胃出血。
第三个老板,现在的那个老板,30多岁,让我震惊的是,别看他只有初中学历,但他说他把一本书读了13遍,我听到几年前老公给我说的时候,心里的震动,真的好像在心里地震了一下。
13遍,感觉很逆天啊,后来我就问自己,我有没有把一本书读过13遍之多,我搜遍记忆里的角落,没有、一本都没有,令我吃惊又羞愧。
我只有那些当时上学老师讲的要求背的内容的反复诵读到背会。
而且他读过的书,只知道我见到的地方都有书,各个领域的书,我不知道有多少。
和他说话、你会发现他看问题深刻犀利,令人信服。
他这几年,早上6点多醒来读书,晚上两三点回来睡觉。
我曾经问他,你天天休息时间这么玩,累不累,有没有觉得情绪低落,他定定看着我,神采飞扬的样子,我知道不用听他说,答案都是没有。
作者的这个角度,好赞。
我为什么是现在这样,因为我的眼里只有眼前我能看到的父母老师同学同事,这些人的样本,没有或者很少有成功者的样本。
电视剧中卑微贫穷的人通过奋斗变成高富帅富人,让我觉得很不真实,更雪上加霜的是变富之后,男人都会一脚踢开原配,想怎么满足下半身就怎么满足下半身,变身成为下半身奴隶,让我觉得很压抑,很不舒服,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各种名人富人混乱的私生活,被广大吃瓜群众,不断呈现,堵塞了我奋斗的欲望,如果成功了,就是过上妻离子散的生活,那我要这奋斗做什么。
我只在书中知道罗伯特清崎是一个既有财富又有家庭的成功人士,所以我无意识地愿意相信他。
希望有人能写写富二代温柔坚贞踏实努力的生活景象,放弃不至于对变富有些恐惧。
写着写着,想起了猫叔,猫叔就是这样在看似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每天读书写作链接牛人,坚持两三年最终,让所有人都看见的。
我好想知道猫叔的婚姻生活啊,这么闪闪发光的猫叔,是怎样对待感情的呢。
唉,说起来,我就觉得有些堵得慌,想要变富,却发现现有的我所能略知一二的那些明星牛人,对待妻子都是一副凶恶的样子,比如王石,比如蒋凡,比如李诞,即使玻璃大王曹德旺最后还是和妻子子一起,也还是有过差点抛弃妻子的做法,沈从文,老舍,董明珠。
也许还是自己想的太多,很多足够富裕,而且家庭幸福美满的例子,只是因为没有爆出什么此类事件,没有进入大众视野吧。
这些都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事儿,具体到我自己,就是在看了这种种情况后,愿不愿意自己去努力拼搏,至少先变富,再去看变富后的生活。
读书读书,读的是作者的视野,让我们在身处平凡生活的小溪中,心里知道,这世上是有大海的。
这大概是我们常说言传身教,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吧,因为父母是孩子视野中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方向,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因为无形,以致深远。
愿我活出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