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和父母吵架,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他走了很远很远,走到了一个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
一整天,他没有吃一点儿东西,于是他去面包店要一碗面,被店主赶走了。
他去快餐店要个汉堡,又被服务员赶走。
他万般无奈,坐在地上哭。一个老太来路过,看见他哭,就递给他一个面包。
孩子一边吃面包,一边告诉了老太太自己为什么沦落成这样,说完,他跟老太太说:“您真好,还给我吃的,我以后能不能跟您生活在一起,我能照顾您。”
他以为老奶奶会很感动,没想到的是,老奶奶一把抢过了面包,发飙说:“我只是给你了一个面包,你就感到到要照顾我,你想过你的父母吗,他们每天管你吃管你喝,无条件地对你好。而你呢,却为一点儿小事离家出走,你想过他们的感受吗?”
孩子醍醐灌顶,于是回到了家。从此,用心照顾着父母。
故事没有转折,就如童话的最后往往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故事之所以为故事,因为包含着太多对于美好的期望。可事实上呢,这样“迷途知返”的孩子有多少。
我们总是能用“青春叛逆期”这样的字眼来为自己的年少无知找借口,这是不对的,是没有直面自己的表现。
当一个人不停地、无条件地对你好,你往往会以为这是应该的,自然而然地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和感受;而一些陌生人的忽然温暖会让你记住很长时间。
虽然,上一辈的父母中,观念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合适的地方,甚至于用“我这是对你好”这样的道德绑架来面对自己的孩子,这当然是不好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吃、选择穿,却选择不了自己的出生,谁不是觉得有爹可以拼是完美的呢。既然你已经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就要用你自己的爱去温暖,动不动就武力解决不是和恐怖组织没有区别了(貌似扯远了。。)。
“你是不是太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
当你入学时,老师关注你,因为大家都是张白纸,老师自然要关心每一位同学,因为谁知道哪一个会成为未来的状元呢。可渐渐的,随着年级的增长,你会发现,老师的注意力慢慢转向了那些“好同学”,如果你不在其中,那便会在心里默默地骂上老师千百遍,说老师势力。可是你想过吗,老师不是没有给过你关注,是你自己,抓住了这样展示自我的机会吗。相信就算你学习成绩不佳,可别的方面出色,一样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职业没有很多的变化,可是他也在给自己投资啊,谁不想自己教出个屠呦呦来。所以,你是不是太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一切的理所当然都是建立在,你值得的基础之上。
当年恋爱时,你的恋人对你无微不至,把你当公主、当少爷,可是你也许会发现,慢慢的恋人越走越远,开始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然后变成无理取闹,最后演变为形同陌路。这时,品行好一些的会说彼此不合适,差一些的便会说出XX婊这样的话。可是你想过没有,你们会变成这样是因为什么,因为她在生病不舒适时找你,你却在游戏面前对她说“多喝水”;也因为他在和你逛街时,没有为你买下心爱的连衣裙,而被你与隔壁的XX的男朋友比较。其实,说好听点叫作你们对彼此了解不够深入,没有明白,女生也许只是想要陪伴,男生也许只是想存下这次的钱好在生日时给你更大的惊喜;说难听些,也叫作“做”,非要追求什么寸步不离、奢侈外表干什么呢,其实你们可以好好地走走,看看风景,并且,给彼此独立的空间。这个世界,只有父母是不能选择的,除此之外,没有谁是“非你不可”的,不要太过骄纵,要学会感谢。所以,你是不是太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一切的理所当然都是建立在,你值得的基础之上。
当你在家时,父母对你关爱备至,倒水给你喝怕你烫着,烧菜给你吃怕你不喜欢,买衣服给你穿怕你嫌不时尚,想给你打电话怕会耽误你的事情。其实,中国的父母活着太以孩子为中心了,自己很操心,孩子压力也大,可有什么办法呢,历史中传承下来的。记得在一个演讲中听到,“婆媳关系”是中国特色的,在国外,婆婆对媳妇好过亲生女儿,因为婆婆害怕自己对媳妇不好,媳妇回家会欺负她的儿子。这个问题,当然不能上升到民族高度,文化高度上足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好已经深入到骨髓中,生怕孩子受伤,一定要用“强权政治”这样的方式来守护(好像跑题+1)。在家里被呵护到了极致,导致对事物的认知上有了些许的偏差,从而会产生父母过于严格,从而“烦”起父母来。渐渐地也就会或多或少遇上上述两种类型的事。父母对你好。是因为你是他们爱情的结晶,是对他们生活的肯定。可是你不能不表现你对他们的爱,简单的一个电话,或许就能让他们开心很久。所以,你是不是太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一切的理所当然都是建立在,你值得的基础之上。因为你是他们所生,所以在他们眼里,你就是值得的。
所谓,都是建立在,你值得的基础之上,是说你要让自己承受得起这一切的美好。就如,为什么你的老师要选择你为“好学生”,因为你能把课业上的问题理解的透彻;为什么你的恋人会对你不离不弃,因为你就是这世上他/她唯一放心托付终生的人;为什么你的父母会对你疼爱有加,因为你给他们带来了温暖,让他们觉得一切经历的苦难,都是为了迎接你的到来。
让自己更美好吧,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能理所当然的接受好意。因为你是值得的,所以我们愿意理所当然地付出。
文中的故事,摘自李尚龙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最近在读,也引发很多思考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