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签名栏,我引用频率最高的句子是:
答应自己:如此忙于完善自己而无暇对他人吹毛求疵。
签名栏的设定,在社交软件的设计理念里,带着浓厚的自我定义的色彩。于是当我每每将其搁在自己署名隔壁,仿似宣读着某则神圣的教义,一种自以为的代入感就自然而然地跳了出来,好像随便这么一说,自己就真是那么一回事了。
这种自我糊弄隐蔽而钝觉,总会在某个时刻被三两句子无情撕开,小人物的戚戚感随之汩汩而出。
如今网络时代知识变现的速度和规模已达到超乎多数人想象的程度。与此同时,信仰缺失、教育断层、道德不均等造就各种扭曲的社会现实不时见诸报端。普通人睁开眼要面对的,一端是自己劈头盖面的生存压力,一端是他人亿万量级的估值神话。水泥森林中充斥着大把大把的无能为力,更别提边沟野寨穷乡僻野里各种资源匮乏的不受眷顾之地。这种背景下,不难理解兜售财富神话为何会成为一门受众极广的生意。
日子一旦找不到突破口,我惯常会打开一些激昂的文字给自己灌鸡汤,以此来应付这种踌躇满志又原地踏步的尴尬。成功学以人人皆可成功为基调,强调决心和意志,渲染一种超乎常人的付出感去跨越平常的工作状态。自己以前的笔记本里写得密密麻麻的都是横刀立马披荆斩棘的决定,如今回翻依然可以重温当时被引爆的信心,然后第二天继续赖床。
回头看,我不过用各种成功学说来为自己营造一个正在奋斗的假象,在沉沦过久而萌发内疚时,适时地把混着迷魂药的蜜糖塞到了嘴里。并不是说成功学说有多恶劣,艰苦奋斗很多时候是反人性的,故而我们自然是需要一些不断提醒自己的东西,适度的鸡汤文字不可或缺。然而,矿工发奋挖煤多又快也追不上他老板的成就,苦干固然重要,战略上的思考及抉择比努力更要命。
怎样可算不浮躁?
该聊天时聊天,该吃饭时吃饭,该玩耍时玩耍,该睡觉时睡觉。认真处理当下之事,心无旁骛,全情投入。
而不是像我一样,拿着工资艳羡着成功创业者的回报,翻着书却挂念朋友圈的更新,吃饭时刷资讯打游戏,睡觉时又操心第二天温寒晴雨。谈到钱物好做急功近利的幻想,提及旅行各种目光如炬,话至朋友圈又关心点赞回复。
而当聊到某个话题自己身上乏善可陈,就爱找背书:我哪个朋友谁谁更牛逼哄哄,他怎样怎样。说罢自己竟也心满志得起来,大概就是要让对方觉得你有这样不得了的朋友,那你肯定差不到哪去。
无论做什么,都想马上看到结果。正如张公子所说——
所谓浮躁,就是时时刻刻,希望以最短时间,博取最多的存在感、优越感和自我认同。
有次打的,我跟一位计程车师傅瞎掰扯,作为城市里的万精油,老师傅对各种领域都或多或少有所涉猎,至少收集了不少谈资。但唯独我提到互联网一些新商业模式时,老师傅问爹骂娘的直呼这些从业者缺筋,不懂商业,不论我怎么尝试解释,他都严词以拒。
这种对未知领域不经求证的怀疑,当我映射到自己身上时,发现其实别无二致。有时我们接触到一些新观点,与自身秉持的认知有所出入时会不由地产生抵制和怀疑,并积极去搜集相关的佐证。而当这种情况发生在即时交流,时间上没太多搜集佐证的余地,很多时候我就直接辅以抗拒的情绪。类似的对话就会出现:
“手机移动支付现在很方便。”
“它不安全,容易被盗。”
“不会的,安全系数杠杠的!你应该试试!”
“是吗,我不喜欢。”
就像一台长期拒绝升级操作系统的电脑,慢慢地它会察觉到周边越来越多的不兼容,假以时日,一个新软件就足以让其死机。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温柔而体恤,是无限借口的万能对接器,哪怕你给自己的理由再胡闹,它也欣然接受。它是毫无节操的磨人小妖精,一有契机就是百般引诱,让你多歇少折腾。
比如跑步,有诸多外来条件可以成为你不去执行的理由:天气不好,温度不宜,空气混浊,身体状态不佳……而当你摆脱这一切迈开步伐后,回头再面对处于同一情境的朋友,你会发现他们的托辞变得如此经不起推敲。而这些托辞,一度都是你紧抱着不撒手的信条。
除了推脱,懒惰还会进化为另外一种稍微隐蔽的形式:用“付出感”绑架你。
这些年我常陷入这种状态,觉得吃的苦已经够多了,够努力了,是时候轮到上天给我回馈的果实了——已经堕入自我麻木却全然不知。这种麻痹着实让我蹉跎了不少黄金光阴。
有鉴于此,我一直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你所感受到的努力,有不少是愚蠢导致的,有另一些是多余的。看几本书,跑几次步,写几篇文章,听几场演讲,加多少次班,这些就值得夸耀了?作为亲历者,人天生有自怜的情愫,喜欢放大自己的感知。唯有沉淀下来,从大格局上去思考,不囿于那点点滴滴的付出感,才能发现每件事的价值所在。
遇见糟糕的自己,并非坏事,从另一个角度看,那也是因为他正随着你的自我要求和逐渐成熟,慢慢地从你身上剥离了下来。
【公众号:写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