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隍杀鬼不许为聻(jian或ni声)”篇中,说一鬼作恶,被告了冥状后压在城隍庙听审,旁有二鬼隶请城隍爷:“可准押往鸦鸣国(疑为鬼死后所往,如人死后往鬼界)为聻(此处有译者奇之,问“不知聻可杀乎?若然,则聻死又为何?)否?”城隍不许,曰:“此奴做鬼便害人;若作聻,必又害鬼,可扬灭恶气,以断其根。”
此处所说的“聻”我查询了一下,因为不知道其发音,便用“渐耳”搜索。发现了个有趣的事情:“《聊斋志异·章阿端》载“人死为鬼,鬼死为聻。鬼之畏聻,犹人畏鬼也。”
古代信仰民俗,起于中唐。其法以“渐”字贴于门首,谓可镇鬼崇。其后民间道士无知,将竖写之“渐耳”误为一字,遂造出“聻”字,并附会以“鬼死为聻”的说法。直至解放前,其俗犹存。《太平广记》卷七五引唐张读《宣室志.冯渐制鬼》:“河东冯渐,名家子,以明经入仕,性与俗背。后弃官隐居伊水上。有道士李君以道术闻,尤善视鬼,朝士皆慕其能。李君后退归有博陵崔公者,与李君为僚,甚善。李君寓书于崔曰:‘当今制鬼,无过渐耳。’是进朝士咸知渐有神术数,往往道其名。别后长安中人率以‘渐’字题其门者,盖用此也。”金韩道昭《五音集韵》:“人死作鬼,人见惧之;鬼死作聻,鬼见怕之。若篆书此字贴于门上,一切鬼崇,远离千里。””
也就是说,我如今不会读,用“渐耳”来搜正巧和前人迷糊以“聻”盖“渐耳”相应,古往今来,机缘巧合,说不尽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