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是非常常见的一组课堂组织形式,很多老师喜欢组织小组活动,它可以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变得更多,还可以减少教师控制教学的时间。如果组织的好,确实可以实现在课堂有限的实现内,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如何组织好小组活动,达到教师想达到的目标,而不是有小组活动的形式,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还是被学霸主导呢?这还需进一步的思考。
以小组活动中比较常见的小组讨论为例,王绪溢博士说:“教师要关注三点才能确保讨论活动切实达到预期目标:1所有人都参与;2所有人都能说结论;3小组总结汇总。”
要实现以上三点,那我们要如何做呢?
在组织小组活动之前,要制定明确的活动规则。比如限定发言顺序及每位学生发言的时长;要求汇报时说出组员的观点而非自己的观点;记录每个人的观点,并形成小组结论等;还有就是使用恰当的工具帮助课堂管理及促进组员参与。
通过制定妥适的活动规则,能尽可能避免小组活动被学霸包办,让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的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在参与讨论表达之前,每位学生都形成自己的观点很重要,而观点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所以在开始讨论之前,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思考,让其他成员看到自己的思考。可以利用计时工具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同时营造紧迫感;利用在便签写下观点关键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可以使学生的思考可视化。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参与讨论与对话,不仅要表达自己,审视自我,还应该倾听别人的观点,在争辩与讨论中相互学习。可以利用随机挑人,和表达小组观点规则来促进参与与倾听。但要注意,小组结论不一定要组内所有人一致认同的,应该鼓励不同的观点产生,有了不同的观点,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小组汇报时,可以借由展示功能多元展示小组结论,实现组间的交流分享与对话,过程中借助投票或评价,统计学习数据,帮助教师更精准的做出决策,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对话更加深入,用计分鼓励学生充分表达,实现更大范围的思维碰撞,以达到小组活动群学的目标。
有了数据很容易判断小组对话是否有成效,当发现学生仍存在迷失时,教师应放慢脚步,帮助学生真正的获得理解,这势必会拖慢课堂的整体进度;而这就是数据决策与的预设根本不同,不是按照既定时间完成小组活动即可,而是真正的做到看见学生,适时调整课堂节奏、内容和容量。开始时可能相对较慢,而经过一段时间对思维和学习方法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会的到长足的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容量自然加大,教学进度也会开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