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朝官场的生活,我们接触最多的恐怕就是影视作品了,其次就是晚清的官场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文学作品,专业研究历史的学者会研究留存下来的各种史料文献等,然而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为了体现艺术感,多有虚构成分,而历史资料往往缺乏细节的描述。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一书中,作者研究了晚清一位州县官杜凤治所写的日记,从十几年几百万字的日记中梳理了很多历史细节,为我们展现了晚清官场生态、州县衙门公务、赋税收支等内容。由于日记本身隐私性强,因此日记所记之事几乎都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可能由于视角原因,有些事情的描述主观性会比较强,甚至有夸大成分。但这不影响其所展现的历史价值。
书中,作者梳理了杜凤治与上司同僚相处等官场生活的诸多细节,其中描写的官员之间的礼仪、如何送礼等细节让人耳目一新。关于州县衙门各色附属群体,作者根据日记所记,分类整理,详细描述了募客与官亲、“家人(仆役)”、书吏、衙役等的工作生活状态,如何通过自身优势和资源获取“收入”,揭露了当时社会残酷的生存法则。通过影视作品或小说,很难真正了解这些人的真实生存状态,但是通过杜凤治的日记,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看到他们的种种过往。
可能主要是受包青天等影视剧的影响,在我看来,衙门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明镜高悬的大匾、两边站满拿着长棍的衙役、还有各种让人起鸡皮疙瘩刑具等等,审案时,县官一拍木板,大喝一声“大胆刁民、大刑伺候”,让人觉得场面分外熟悉。书中关于杜凤治审案的内容中,没有上面所说的细节,作者梳理了部分案件的来龙去脉和杜凤治对于案件的审判的考量等细节。关于酷刑,刑具如“站笼”的使用,里面写了不少的例子。在刑侦手段比较落后的时代,州县官主要通过多方取证来作最后定夺,且自由裁量权很大,结果公不公平很难保证。
日记对催收钱粮有很多记载,这些我们很少会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但是学界却有很多研究,因此作者在书中梳理日记里一些未被引起注意的细节,如崔征过程中参与的人员、使用的各种手段等,可以供研究的学者参考。关于州县官的收入,书中也列举很多例子,虽然日记中杜凤治并不会直接写自己如何获取灰色收入,但是通过一些侧面的描写以及杜凤治写其他州县官的收入可以推测其中的收入来源和数额。虽然很大部分的收入来自钱粮崔征,其他来源如契税、 “公礼”或“官礼”、他人馈送、保释的贿赂等等。此外,州县官的亲属也会有各种收入来源,有些数额不少。至于州县官的支出,当然也少不了。其支出主要包括要捐摊(也就是强制上交部分钱做公务经费)、各种公务、向各级上司馈送等等诸多方面,有些地方收入较少或者州县官不会“运营”,就会存在亏累,入不敷出,最后甚至被撤职,下场十分悲惨。
《晚清官场镜像》一书给我一种似曾相识却有时又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细节似乎在哪里见过,但是有一些却没想到会是这样,比如上述州县官会亏累的情况。作者研究了很多年这部体量巨大的日记,从辨认字迹到推测其中所记细节,都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如果对清晚期历史、政治制度、赋税制度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读完本书后进一步研究杜凤治日记原文本。想了解清朝官场,这本书是最好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