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这回事,我觉得一定是要在农村才有意思的。
高中时,历史老师说,大多数中国人,往前推三代,几乎都是农民。我知道,老师的意思是,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所以过年,也就是春节这回事,一定是和农业文明有关系的。
冬去春来,从一片萧条到生机盎然,从庆祝一年丰收到开始新一年的生产,春节就是这样把一年与另一年区别开来。和人聊天,他说,本来是不存在时间这回事的,只是人们为了生活方便,发明了时间这种东西,从哲学层面来看,这句话或许是对的。放到春节这个事上,就是说,春节是一个仪式,过年本来有规矩。
几乎每年过年,我都是在农村老家陪爷爷奶奶一起过的。印象中,在遵义农村老家过年,一定是从腊月间,每家每户杀猪开始的。杀猪这个事本来很血腥,我记得小时候,放了寒假回到爷爷奶奶家,每次杀猪我都会跑到最里面的屋里躲起来,一来感觉害怕与血腥,二来猪被杀的瞬间发出的嘶叫直插人心,感到可怜,又心生同情。
在贵州,杀猪被称为杀年猪,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一定是为过年做准备,腌制腊肉,制作香肠。反正过年的美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准备了。杀了猪后吃的这顿饭叫做刨锅汤,爷爷一定会请遍所有邻居,乡里乡亲团坐一起吃一顿刨锅汤,预示着邻里团结,互帮互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年丰收后,吃一顿饭,回报感谢乡亲。
整个腊月间,遵义乃至贵州农村地区几乎都在为过年做好准备,年猪杀了以后,爷爷都会砍些柏香树的枝桠树叶,用点火花,制造大量的浓烟,熏着新鲜的猪肉,这就是制造腊肉最原始也是最简单,可能也是最原汁原味的贵州腊肉的味道了。选点切成片的五花肉,拌以适量的花椒粉,食盐,灌入洗干净的小肠,也用柏香树的枝桠树叶熏一熏。挂起来,放一段时间,就可以煮熟来吃了。这种肥瘦相间的香肠,煮熟切成片状,香而不腻,黑中略黄,是一盘极佳的下酒菜,也是味道最美的下饭菜了,如果要说贵州菜的例外,香肠可算一例,因为这是唯一一道不辣但也却几乎最受欢迎的菜了。
杀了年猪,印象中,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除尘了,这件事一定是在腊月二十四到除夕之前这段时间完成的,刚开始,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非得是这几天,但就在酝酿写这篇文章时,我问了好多人,他们只是说这个是一直以来的传统,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问了一个做道士的伯伯,他说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因为灶神菩萨上天,这天以后除尘不会弄瞎灶神菩萨的眼睛。不过现在,好像人们并很少有人按照这样的规矩做事了。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人们把腊月二十三这天称作小年,不过我的印象中,在遵义,除了这天以后可以除尘以外,我们并没有把这天称作小年。遵义人称小年特指除夕这一天。
除夕这天当然就是吃年夜饭了,按传统来说,年夜饭一定是在晚上来吃的,不过好像现在人们的心态都很急躁,生活节奏也快,于是他们便把吃年夜饭这件事提前至中午了。原来,他们把吃年夜饭这件事提前来做,因为他们要把晚上空出来的时间用来打麻将,炸金花,男人们借口这是一年当中最应该休息娱乐的日子,或者以所谓新年大吉的名义打发了女人们唠叨男人赌博的陋习,好像在这几天,做什么事都理所当然的了。不过,现在,打麻将扎炸金花这件事,也不专属男人的娱乐,女人也加入了这个队伍,所以,女人也基本不会唠叨男人什么了。
吃年夜饭这个事还得讲究个规矩礼节仪式。在遵义农村,年夜饭开始之前,要祭祖,在堂屋里摆上桌子板凳,把年夜饭上要吃的菜盛上一小点,倒上一点小酒,在被称作“香火”的牌位下,点亮烛,点燃香,烧点冥币,敲磬,然后鸣放鞭炮,据说这样在阴间的先祖,就能知晓子孙们的孝心,来年就会保佑读书人学业精进,生意人生意兴隆,庄稼人收获丰盛。
也许只有祭祖这件事,人们做的是最认真的了,这种仪式可能最开始是一种礼上的要求,是儒家农业社会的秩序要求,演变到现在,人们竟凭着祖先的庇佑,来实现自己的私利,呜呼哀哉。难怪爷爷好多年以来也开始不那么上心于祭祖这个事,因为他看穿了祭祖这种意识形态的传承感与异化,觉得这种仪式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祭祖这种仪式不仅只在小年这一天,因为这天只是在家里以“好吃好喝的”来款待先祖,在这天以后,几乎遵义人都会走上自己家的坟地,在祖先的坟头上,插香,点烛,放鞭炮。算是尽了自己的孝心了,这件事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爷爷这两年常说,这种事就是一个教育的作用,不是死人能得到什么,关键是做给活人看的,对此我深表赞同,于是每次走上坟山,我就自己为自己省了去对祖先磕头作揖的的尊敬。然后同行的人都会半真半假的讽刺道:“祖先保佑你考上了大学,就忘了本”而我心里默默的回应道:“你每年磕头作揖,也不见得子孙们就都考上了大学,都发了大财。”
吃年夜饭,当然就是好吃好喝的东西了。
也许每家每户的菜单都不一样,但是在遵义人的春节里,共同的记忆里一定有香肠,有辣子鸡,有折耳根炒腊肉,有酸菜豆腐鱼,有些人买点羊肉,弄点牛肉。这些家常菜,也许就是最诱惑我们回农村老家过年的因素了。
还有很多习俗和全国有着一致性,比如要压岁钱,写春联,拜年等等,我想这些就是一个农业文明以节日的形式坚守着自己的秩序与传统,不过好多东西都变了,年轻人不再坚守传统固有的形式与礼节,商业文明下的人们节奏加快,十五天的仪式现在都缩短到除夕至初一这一天来做了,不过人们物质丰盛后,反而越加追求返璞归真,简单朴素,难怪现在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不是大鱼大肉,而是简单的一碗素白菜,一碗素的南瓜汤。
过年这个事真是个仪式,在遵义,初一早上要吃汤圆,据说,因为汤圆是圆形,象征饱,新的一年的开始吃汤圆便一年吃的不愁。还有什么七不出八不归,反正我已经搞不清楚了。值得一说的是,在遵义,过大年是在正月十四这天,这和很多地区不同。包括临近的贵阳,都和全国一样,把正月十五当做元宵节来过,遵义却独独急躁。也是问了很多人,才搞清楚,说元宵节本来是正月十四正月十五之交的子时,也就是从正月十四的晚上十一点到正月十五的凌晨一点钟,于是急躁的遵义人便提前一天过了,并命名为过大年,我想这其中也一定有很多含义吧。
反正,我发现自己,除了吃的,已忘了过年的规矩了。
而春节的乐趣偏偏就在于那些看似无意义的仪式感,但我们已经不再遵循的仪式和规矩让我们的春节正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