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职业安全感真的可以在瞬间崩塌。
上个月底在做2021年年终总结的时候,还觉得自己去年做了好多事情,有了不少突破,还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长期目标“知识IP经纪人”,自我感觉良好,我把自己的年终总结做成了PPT图片分享到朋友圈,短时间内获得了100多个赞。
大家纷纷表示“你成长得太快啦!远超同龄人!你是我的榜样......”,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棒棒哒。
但是在12月27日那天,我在北京出差开会,我们团队约见了一个95年的女孩,她的出现彻底粉碎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幻觉。
她刚从某互联网大厂裸辞出来做自由职业者,2个多月的时间在B站做短视频涨粉10万,她未来的目标是要做到B站垂类第一,全网100万粉丝。
那天我们一起开了9个多小时的会议,她的专业功底和创意点子完全吊打我,我既真心佩服又深感挫败。
因为她把我长期想要做的事情——孵化知识IP,在当下就实现了,而且做得更好。她不仅自己做得很成功,她还要来给我们团队做策划,与此同时她还在给一个互联网运营圈的大佬做顾问,以及给一家出版社做培训。
她的思路之清晰、策略之绝妙、情商之高超......我酸了。
哦豁,还干个锤子.....我心想。
这让我很焦灼。
让我觉得自己过往做的事情都是在低效的努力,在一堆琐碎的事情中打转,感动了自己,而没有去研究真正的市场风浪,没有给我的用户提供真正高效的价值。
更要命的是,这让我对自己想要长期从事的事业动摇了,既然已经有人比我做得更快更好了,我还有必要在这条赛道上去竞争吗?我是不是应该换个目标?
职业安全感这东西,真的说没就没。
这个市场上,总有有更加优秀、更加年轻的人,可以随时替代你。
如果无法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就会沦为时间廉价的打工人。谁愿意自己的时间被当成边角料呢?谁不愿意去做更加核心、更打主力的事情呢?
虽然我知道我和她的定位不同,她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取代我在团队中的价值,但是那种惶惶不安的感觉就一直挥之不去。
加上岁末年初事情又多,心累且心慌。
于是我加入了我们社群中有一个“狠人”(她雷打不动每天早上5:30起床)组建的早起打卡群,每天早上6点起床say hi,7:30之前读书或者写作打卡。
在我极度迷茫焦虑的情况下,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目标,今年在个人成长方面回归本源,每天坚持写作,围绕思维模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于是我开始疯狂地写,从元旦节出差回来后,几乎一个周没有出门。除了繁重的工作外,我都用来看资料、写东西。
就这样每天要早起,晚上还睡不着。我妈昨天来看我的时候,被我的蓬头垢面和黑眼圈吓了一跳。
有时候状态不好写得很乱,根本没法给人看。
后来我尝试把散乱的片段写成文章,发布在知乎上,结果更挫败,浏览者聊聊。
少到,有时候别人的一个点赞和一个收藏,都会让我高兴半天。
这是在一个没有任何流量基础、完全陌生的受众中去表达自己,挺难的,让人一度怀疑自己写的东西是否有价值。
我们看了太多大咖成长、草根逆袭、一夜爆款的例子,但这个世上多的是那些写了一辈子可能都不太知名的人。
我今天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无人问津,你还愿意继续写吗?
我一向自诩是一个“很功利”的人,如果没有结果的价值反馈,那么不管过程多么壮烈顶多算个行为艺术。
但在写东西这件事情上,我没有资格功利。
因为能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足够幸运和幸福。
我需要它,我需要在写作中慢慢厘清我的迷思、找到我的答案,一点一点重建我的安全感。
其实,写到这里,关于未来长期想做的事情,我内心的指引越来越明晰。
我现在所经历的痛苦和焦灼,肯定不是独一份儿,还有很多人可能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
职业中的安全感和被看见,人生的独特性和价值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
打造自己的IP,不是说去收割流量、赚足噱头,而是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行家里手,能够找到持续输出作品的方式去安放自己的小才华,能够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看见并汲取能量,能够笃定从容地做自己。
我想做这件事情,无关乎有没有人做,无关乎市场是红海还是蓝海,无关乎我走得是快是慢。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内心宁静了很多。
又一次,写作拯救了我。
让我不禁喃喃, 自己能够喜欢写作这件事,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