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个月看完《弃长安》
整体故事框架是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到唐帝国平叛中发生的事。
安史之乱爆发今一个向外扩张的盛唐帝国转为一个固守中原的地方国家,丧失了苦心经营了百年的中亚地区。
造成这一点的原因我觉得一部分是环境原因,也是当时的皇帝李隆基晚年对政务的倦怠,让他先后重用李林甫、杨国忠两位所谓的奸相。还有李隆基本身对安禄山的信任和纵容。
李林甫相当于家臣一般只是执行了李隆基授意的事情(包括与太子的政治斗争)
而杨国忠的步步紧逼才是真正意义上刺激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最大因素,且潼关丢失也是因为杨国忠和哥舒翰的政治斗争导致。如果没有他全力劝谏李隆基让哥舒翰领兵出关作战,造成刚由没经过训练的新兵和一部分勤王的唐军组成的军队全军覆没。潼关可能就不会丢失,长安也就不会陷落,只需要等到西疆精锐军队来中原勤王安禄山兵败只是时间问题。
正因为有了潼关丢失,哥舒翰投降导致了李隆基带着两千禁军和皇子宗室和杨国忠、几位重要臣子弃长安而去。
才有了后面的马嵬驿兵变,导致自己被乱刀砍死,自己的儿子也不能幸免被杀,包括与他有关的妻子和虢国夫人也在其他地方受到清算…
马嵬驿之变也让李隆基永失所爱才有了流传至今的《长恨歌》。
也就促成了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自立门户,光复长安、洛阳而后迎回太上皇李隆基,但是到最后李隆基的下场并不好,到最后竟是身边一个可以相信的人都没有了,郁郁而终。
而说到平叛成功离离不开李光弼、郭子仪的领兵返攻。
张巡、颜杲卿的拼死抵抗,宁死不降,宁可人头落地也不愿受降,守住河北最后的希望到最后为国捐躯!此乃真国士!
我曾经只听过《祭侄文稿》而我当时并不懂这篇文章身后的故事,也就是在这本书中我才知道原委,知道颜杲卿、颜季明父子为何而死且死无全尸,知道颜真卿为何写楷书更出色,却写出了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因为他笔下写的是颜家的三十多英魂,是先辈的义胆忠肝,是中华的精神传承!
“天子、储君、宰相、宠妃、边将和诗人的最后盛世”就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