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是当代著名作家麦家的力作。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他生于浙江富阳,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是首位被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
其代表作有《解密》、《暗算》等,他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多被改为影视作品。
由他编剧的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是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的开山之作,影响巨大。
风云四起,豪杰辈出,年轻的共产党员李宁玉为送情报而牺牲
在那个风声鹤唳,狼烟四起的时代,有多少英雄豪杰在中华大地上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而奔走呼嚎,麦家的《风声》就取材于此段历史,《风声》中描写的血雨腥风,我们可能从未体会过,可是我们在故事中仍然能感受到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从字里行间中仍然能感受到那段金戈铁马的寒冷岁月。
故事发生在日寇侵华时期,杭州西湖畔有一个美丽的袭庄,可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袭庄由于太显眼,给主人引发杀身之祸,昔日的美丽繁华转眼间变成一堆臭泥,让人避而远之,袭庄几经易主,现已落到日伪手中。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袭庄迎来了两拨人,他们是日伪组织的人,半夜三更从睡梦中被人拉到这里,说是有神秘任务等着他们来完成。
原来,这一切都是日伪政府安排的,一个共产党员临死前从窗户扔下来一本《中华大字典》中隐藏的一首诗引发的。
第二天,他们译出来的密码像一声炸雷一样,把他们打得措手不及,让他们陷入绝境。
原来,这首诗中有这么一句“吴金李顾四,你们谁是匪?”这无异于一声惊雷,让每个人无处可逃。
于是,围绕谁是“匪”这一问题,日本特工肥原与他们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最后,阴险狠毒的肥原最终以三死二伤的局面暂停关押,他还是一无所获,没有擒住共产党的特使,而优秀的共产党员李宁玉同志为保护党的组织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李宁玉在当时的情况下,被肥原怀疑,而又不能脱身,她终是死了,而且是吃毒药死的,她留下了三份遗言,分别是给张司令、肥原以及她并不和睦的丈夫。
还有给孩子们留下的一幅画,画的不两棵不知名的树,粗壮,挺拔,并排而立,地面上长满一溜小草,还题有一句话:牛儿,小玉,妈妈希望你们要做大树,不要做小草。
肥原在她的遗物和尸体上上反反复复地搜查,连头发丛都没有放过,希望找到情报,结果什么都没有,身上没有,身外也没有,到处都没有。
没有片言只语,没有暗号密语。“老鬼”还是不知道是谁?
接下来的动作是肥原直奔吴志国关押处,他见了吴志国二话不说,抓起鞭子,先发泄一通,然后才开始审问。
肥原以为,现在李宁玉死了,人证物证都在,吴志国一定会招供的,可这个吴志国在铁证面前,他照样死活不招,用刑,还是不招;用重刑,还是不招;死了,还是不招,简直让肥原不可思议,亡国奴还有这么硬的骨头。
吴志国是被活活打死的,他的死让肥原又怀疑自己来,担心“老鬼”还有人间,犹在西楼,肥原觉得自己快要疯掉了,他真想挖出自己身边每个人的心,看看到底谁是老鬼?
可是没时间了,来接他进城的车已经停在楼前,他要去城里指挥晚上的抓捕行动,他相信,不管怎么样,等晚上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
可晚上他没有看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
那么,谁是“老鬼”?情报有没有传出去?如果传了又是怎么传出去的?
上部《东风》是根据潘老的回忆写的,潘老就是李宁玉的“丈夫”,所幸,潘老他们还保留了半个多世纪前的记忆,听听潘老的解答,书中有详细的解答。
大反转,情报是国民党特工顾小梦帮忙送出的
《西风》却是从顾老的视角讲的这一段历史,顾老就是《东风》中的顾小梦,
围绕情报是谁送出的,来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而且顾老与潘老之间还有一段姻缘,顾老对潘老有很大的意见,并且对作者说他是一个大骗子,顾老是被李宁玉的精神感动了,才答应帮她的,是顾老帮李宁玉把情报送出去的,与潘老讲的完全不同。
树欲静而风不止
到了下部《静风》,却是以作者的口吻叙述的,作者说,东风引发了西风,势必会引发一场舌战。
但这不是作者所希望的,所以作者尽量避免两方面的战争,他只是想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他说:“怀疑,从来不会伤害真相。”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事情真的会朝着作者预定的方向发展吗?也许会,也许不会?我想作者麦家的一句话讲的很好: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有些东西捅破了也许还没有封存的好。他答应了顾老的请求,有些事情得为她保密,她不想让之它公之于众。
所以,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也许更应该保持这样的态度,对待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不想公之于众的秘密,我们也应该不去打探,就让它属于历史吧!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这部小说的题材:它应该是一部典型的谍战小说,但作者的立意并不仅仅是写谍战故事,否则的话,只写一部上部《东风》足矣。
作者的立意应该还包括,承认真相是无限的,而能够被记录下来的历史记忆只是一种“小真相。”
也就是说真相应该不中一种,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和切面来看,也许真相又不尽相同,这也是作者的后现代多无论的风格,有些事情应该不能从一种角度来看,要还原历史的真实。
当然,历史从来只是一个伪命题,但是我们写作者应尽量接近历史的真实。
作者的写作方法比较奇特:他采用“一事多说”的写作手法,面对同一段往事,不同的当事人有不同的“回忆”,他全部写出来,让读者来判断、分析,让读者也参与到其中体会、思考,这是一种很有创意的写法。
他不会专断地要你去相信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假的,他只是陈述事实,让你自己去体验、把玩。
整本《风声》是采用三重叙述,有共产党说,以潘老的叙述为主的《东风》;有国民党说,以顾老的叙述为主的《西风》,还有作者为了不让两派之间引发激烈的冲突而写的《静风》,作者想用《静风》来结束这个故事,让故事回归到安静里面,让故事中的人物也回归到安静里面。
作者一面帮助读者建构确信,一方面又瓦解那种确信。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述同一个故事。
还有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典型的中国革命经验和记忆,作者是怀着对中国的爱国热情去写这个小说的,而且小说的语言精练、文风老到,很值得我们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