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以淡淡的文笔直扣人内心最深沉的情感,用风轻云淡掀起人心里的惊涛骇浪,桐华的书就是这样,虐得人撕心裂肺,痛彻心扉,比如《步步惊心》,比如《云中歌》。(电视剧暂且不按)
但,这本《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稍有例外。
它不像个纯粹的言情,几乎可以当做正剧来看。咋一看名字,有点青春疼痛小说的错觉,念起来很矫情,但是,故事一点也不作。
初读,引人入胜一贯到底,有酣畅淋漓之感,不禁拍案叫绝。
读后,细思,却又如黑云压顶,隐隐不得发,于是抑郁忧思,陷入回忆。
最终,免不了想来一场嚎啕大哭——人生如此精彩,而时光不可复。
小说以女主人公罗琦琦从幼年到成年曲折精彩的校园成长故事为主线,时间跨度二十几年,几十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算得上是一部精彩纷呈、跌宕起伏又能收放自如、扣人心弦的小说。
虽然有许多青春文学的影子,严格来说,它又不算一部纯粹的青春小说,更像个人成长传记,或是社会未成年成长问题研究案例。
精彩的故事,总有一个是你的写照
以罗琦琦的成长为主线,牵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出彩的地方是,每个人物都能被塑造得个性鲜明,历历如亲临,几十个人物没有一个雷同。
家庭优裕,却不从安分做个好学生,混得一小混混名号的张骏。
与之相反,也有学习优秀,却因不得不屈从于现实家庭,而选择退学的张松清。
十全十美的关荷,人人只知羡慕其耀眼的外表,而她却从来只能独舔心酸,女神一般的人物,却从来厌弃被女神形象陷入泥淖,所以,她羡慕不拘一格,放纵恣意的罗绮绮。
而罗绮绮呢,向来天不爬地不怕,与同学斗、与老师斗、与亲妹妹斗……,是个妄纵随意、搅弄风云、如过山车般高低冲荡的人物,但几乎整个学生生涯都对女神关荷羡慕不已。
除此,你还会因一句“我在清华等你”而记住聪明绝顶、360°无死角的陈劲;你会对有暖男气质的多面体人物的小波的念念不忘……
形形色色的角色,故事或多或少,但无一例外的真实生动,几乎真真切切存在于自己的记忆,当年的左邻右座形象渐渐模糊,被他们一一填充,一切的故事都放佛历历在目。
可怕的是,几乎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些典型化的角色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当年那个听话好学的你、那个自鸣得意的你、那个不屑一顾的你、那个恣意妄为的你、那个与老师斗智斗勇的你……透过纸张的隔膜,透过时间的鸿沟,像个没有话语权的观众观摩幻境的电影一般,隔着十几年的距离,静静看着当年的自己如何在美好的光景里折腾浪费,中二、蠢萌、叛逆、寂寂无闻、不可一世、脑袋偶尔被猪啃了……
时代:大社会掩映下的一代人
好作品,通常绝不仅仅局限于小情小爱。
《那些不回去的年少时光》的深刻之处还在于它再现了80后一代人的回忆和时代的烙印,从一个小的视角中窥探出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并夹杂这相当的社会问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孩子的心理疾病问题,以及各种在社会夹缝中的人的生存问题。
一个时代不论怎么发展,它的精神气质终究会以各种形式留下印记,被深深刻在羽翼下过活的人身上,以至于多少年过去,在人群中也总能轻而易举的区别开来。
所以,不管现在的歌厅、酒吧、KTV、网吧……换了多少多奢华的装潢,当第一代这些消遣娱乐地以灰旧的姿态在怀旧的文字下散发城乡结合部的浮华光芒时,你就知道它仅仅属于你的90年代。
那样的时代从70、80年代的束缚中走出来,新鲜的玩意如雨后春笋般喷涌,父母们还来不及学会怎么教育孩子,老师们还不知道怎么与学生们平等相处,孩子们都已经学会叛逆了,早熟了,早已迷恋上了那些消遣有趣的新鲜事物,溜旱冰,小说,小黄书,染头发,游戏厅……
在裹挟着这些八九十年代属性的事物的时代背景映衬下,那充斥着堕落的、颓废的、大胆张扬的、不安现状的个性不正是80后身上最鲜明的特征吗?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无不在一次次生动传神的描述中彰显无遗。
每个人都有的青春,为何她如此绚烂
小说最引人入胜的情节,大约就是罗绮绮那绚烂到极致的年少疯狂故事了。
当你回首自己学生时光,想必都有那么些难忘的、出彩的故事,做学霸的一如既往的引入注目,做学渣的从来吊儿郎当,得宠的甚少不失手,打过架的向来江湖义气,斗过老师的从不知害怕为何物,谈过早恋的早已是大师……你会有一个标签。
罗绮绮没有标签。当这些特质都附着在一个人身上时,你简直不能用一个词去定义,它叫精彩。
做学霸,不受限于老师赞扬的眼光;做学渣,悠然自得无视父母的期待;得宠,从我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方式;失势,我从来都不是个听话的姑娘;打架,不只是坏学生的专利;斗老师,要斗就是一场校园风云;早恋,还不是小菜一碟……
不按套路出牌,凡事做到极致,所以精彩得让人侧目。
罗绮绮的年少时光,最终以清华为结点,和当年那个天才同桌一起,也是这个不合格的学霸独特的表达方式。(如果你也想将她的学习方法窥得一二,不防来看看,实打实的干货)
时光不可复,回忆才最真
小说最突出的部分,属这些生动传神的对年少时光中懵懂大胆,张扬单纯,恣肆大胆的行为的描述——它轻而易举地勾起每一个读者对自己那些美好的青春年少的回忆,而最终又陷入无限的追忆,以及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惋惜。
“回不去”本身就是一个让人伤心的词,而恰恰又是那些最美好、最甜蜜的年少时光,正因为每个人都有往事可追,所以小说更值得细细品味。无需关照家事国事天下事,也不用纠结深刻沉重的社会问题,哪怕小说中各种可深思的议题都可抛却一边,只用慢慢读,慢慢感受,慢慢回忆,那些独属你的故事,沉醉不醒,心满意足。
后记:
我曾将这本小说推荐给十几个人看,虽然每个人都着迷,但奇怪的是,当大家坐下来讨论时,每个人的感触点和情绪反应竟完全不同。
以本人为代表:平凡的姑娘一枚,十几年埋头读书,所以一看罗绮绮拿堪称精彩传奇的校园时光,恨不能重新钻到妈妈肚子里,再过一遍。初读此书,心里一万句呐喊:这TMD才是青春,我那就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而此后,竟不敢再读,生怕真忍不住重新投胎了。
黄同学:与罗绮绮有相似的校园环境,颇多相同的境遇,竟将此书连读两遍。看罗绮绮的故事,就是再回忆一遍自己的过往。每当读到那些做坏事、贼眉鼠眼的情节时,不免与之心心相惜,恨不能钻到书里,握手结拜。
王同学等:少女情怀,对那些校园的初恋故事恋恋不忘,非常纠结罗绮绮到底喜欢张骏还是小波,还因此引起十几个人的圆桌大讨论,站队:张骏派vs小波派。(不过,我所疑惑的是:绮绮同学什么时候喜欢小波的)
某网友:这部小说简直就是一部学霸的学习方法的秘密法宝,学会了也差不了,要知道,人家罗绮绮最后可靠真本事考入了清华大学(实际原型就是桐华本人,北大),绝不是外面那些妖艳贱货的狗血言情,整天叽叽歪歪,什么都不干就能上数一数二的大学,脑残(吐血)。
小说读了五年,终于将这篇文章写完了,抹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