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的一个多星期,一直有一种浅淡却又极真切的恐怖感觉。那感觉就像是夏日房间里恼人的蚊虫,在你身旁闹着飞着,怎么赶也赶不走,他们嗡嗡的叫嚷着:让你总是觉得像方鸿渐那样苦命挣扎,苟且偷生却越活越失败的人就是你周身无数的人,也许,也会是未来的你自己----仿佛所有人都困生在这无形的城中,想尽办法要从中逃出,偶尔侥幸脱身,却发现,出了一座城,又到了下一座城,走走停停,跌跌撞撞,等到出城的愿望被消灭殆尽后,才蓦地醒悟:生活就是一座围城,穷尽一生也未必能走破。
这感觉一度困扰了我多时,真切的让人恐怖,似乎已在这城中走过一遭。不过,这就是钱钟书先生的过人之处吧,可我还是要放下心思,重新缕一缕先生笔下的这座城。
围城开始的时候,方鸿渐顶着一张假文凭,屡次工作,屡次失败,围城结束时,他也是失业状态。他也是像无数的知识分子一样有着美好幻想的啊,但他也有着和所有有文凭的人一样的不甘屈就啊;他也是希望成为佼佼者的啊,他谨小慎微的活着,终日疲惫的过着,但他仅仅是个平庸的人啊。那美好幻想于他,就是一座围城啊。他没有能力走出去,又不甘心苟且,矛盾围住了他啊。转念一想,那所有远方的净土与现实的黑土地间的距离之于绝大多数平凡人,就是永恒的围城。你站在城中,眺望远方的同时又不想深埋于尘土。那城中的许多人,凭借各种手段和先天优势偶获的假文凭,又亦或是猛冲了一阵得到了一张但那之后实力完全不能与之相匹的“假文凭”。把理想立在文凭上,现实却与实力相依;那城中的许多人,他们空悬在城中,向着那到达不了的地方穷追了一生,其实只是不断地在城里徘徊。
方鸿渐徘徊在事业的围城时也一直迷失在爱情的围城中。从最初船上的包小姐,到苏文纨、 从唐芙蓉到孙小姐,前两者很容易让人想到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个火热,一个清冷,只可惜,无论红还是白,都只是别人家花园里的鲜花,那玫瑰的荆棘刺没能扎进他的心里。而后两者则一个是爱情一个是婚姻。爱情如它本身的含义一般,来的猛烈,来的真切,来得让人神魂颠倒;然而逾是这般的事物,它离开时也就逾断然,逾无法相信,逾刻骨铭心。
唐芙蓉之于方鸿渐,她是他唯一的真真正正的爱情,他思之如狂,倾之肺腑,但如同这世间许多爱情一样的,他最终也弃之无奈。我一直觉得方鸿渐是一直爱着唐芙蓉的,即便是后来他的婚姻,他也是爱着一个人而和另一个人结婚的。也就是说,方鸿渐是从来没有爱过孙小姐的,那场阴差阳错的婚姻,对于方鸿渐就是一种强加上的责任,又或者是他不得不踏入的围城。
爱情固然美好,但他们只不过是城外荒郊的野百合,你在城外看它,看它的轰轰烈烈,摧枯拉朽的鲜艳,但当你吧它带到城中时,它就只是一株立在花盆中的花,和城里其他鲜花一样毫无秀色可言,城里城外,是完全的两个世界,所以即便方鸿渐是与唐芙蓉共同进入城中的,结果也未必乐观。从这一点上来说 他是幸运的,他把他如梦如幻般的爱情搁置在城外,他与一个他所不爱的人进城,反倒少了一份对爱情的失望,而那城外的,依然是他此生的眷恋与回忆。
如同很多人歌颂年轻时的爱情,“你一定要和你爱的人,牵着手,一起走在洒满阳光的路上”,但,走着走着你会发祥,生活不仅是风花雪月,更多的是茶米油盐。
又如很多人批判的,你爱过,经历过,但到了不得不进城的年级的时候,只好在身边的人群中,挑挑拣拣。就如书中所言,结婚是不需要伟大的爱情的,彼此不讨厌已是最大的资本了。
此时合上书,跳出来想一想: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婚姻也好,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中。苏文 的这句话大概就是书名的缘由吧。婚姻,爱情,事业,一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种种都是一座围城;又或是一整个人生,你的生活就是一座围城;亦或是那整个上世纪就是一个巨大的围城,无数人在其中躲藏在自己的小小城中,在时代的潮流中,为势所趋。但在仔细想一想,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是在围城中的,围城就在那里,不会移动,移动的是我们,我们生来就被告知,向着无形的围城前进,方鸿渐出国,就职,娶妻,都似乎是有人从空中伸出手来操纵他一步一步走向围城,而他自己还理所当然,大家都认为本应该如此,而这个被操纵的方鸿渐,其实就是你,是我,是所有人。
所以,其实并非我们生活在围城中,而是我们亲搜建造了这座围城,这座围城从古传下来,大若无形,使你身在其中,却不知其形。你说他是传统观念也好,是思维枷锁也罢,你虽清楚他,但你很难冲破他。
又或许,等你冲破他之后你才发现,世俗未必不好,城中人想出去,城外人想进来。不过,出去看看总是涨涨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