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钱钟书的《围城》给我们塑造了众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女性形象,主要以鲍小姐、苏文纨、 孙柔嘉、 唐晓芙为代表。作者对前三位女性都给与了不同程度的揭露与讽刺,而唯独对唐晓芙却大加赞誉。本文试图以唐晓芙为中心,来分析《围城》中的这几个主要女性形象,以此来说明唐晓芙只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理想符号,是用来衡量现实女性的标准和寄托自己美好理想的载体,并给予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性一些对待婚姻的启示。
【关键词】:《围城》 女性形象 唐晓芙
一提到《围城》,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句最有名的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1]的确是这样,在《围城》中,钱钟书为我们设置了一座无形的城,并且成功地把所有人都围捕进城里,但我个人认为,在这其中,有一个人最为特殊,那就是唐晓芙。在唐晓芙将要踏进围城的那一刻,作者就急忙关上了城门,让她成为了一个城外人。本文就主要从她的特殊性入手,去探讨她成为作者笔下城外人的原因,以此来说明唐晓芙只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理想符号,是用来衡量现实女性的标准和寄托自己美好理想的载体,并给予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性一些对待婚姻的启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曾经这样评价《围城》:“《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2]这话虽不免有些夸张,但是,但纵观近些年来的“《围城》热”,以及“钱学”的兴起,《围城》能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也不足为奇,也足以说明它的确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2]小说给我们呈现了旧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图景,按照作者的话来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围城》塑造了众多为生活而奔波,为爱情、婚姻、事业而奔波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以方鸿渐为代表的一系列男性,也有很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女性形象。作者给我们展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女性,经过统计,可以梳理出书中六十位有姓有名,有姓无名的、无姓无名的女性来。作者对其中的很多人物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讽刺,揭示了他们身上的某些弱点,而唯独对唐晓芙大加赞誉。虽然在全文中唐晓芙着墨不多,主要出现在文章的第三章,但她却是《围城》中唯一亮色的人物。
整部《围城》,从头到尾,主人公方鸿渐的身边始终围绕着一群女性,主要有鲍小姐、苏文纨、孙柔嘉、唐晓芙,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几个主要女性形象的共同点。
1、围城内部 女性众生
在60位女性中,作者笔墨最多的是知识女性,可能是因为钱钟书先生作为一代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相对了解,因此也擅长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对知识分子命运进行揭示,小说中的女性也多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尤其是这四位女性。总的说来,她们是那个时代极少数的走出闺门在外求学、谋职的女性,她们对中国女性被束缚了数千年的传统命运进行了有力的回击。由于接受了国内外的教育,她们从思想到行为都具备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一面。总得来说她们是知识女性,思想解放,能够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鲍小姐和苏文纨都是国外留学归来的留学生,苏文纨还是个博士,孙柔嘉和唐晓芙也是国内的大学生。如果说在作者笔下这些新女性的思想解放更多地表现在对着装外表的注重的话,那么,鲍小姐的穿着是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了,“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理露出了涂红的指甲”。外部衣着打扮前卫、时尚,充分体现出强烈的反叛意识、思想解放。她又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人,在短暂的回国途中也不忘给自己找一个旅途伴侣,因此他引诱方鸿渐,并与他发生一夜情,这在今天的中国也许还算得上超前的,更何况是在她所处的那个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的时代,也不啻为对传统女性思想贞洁观的一个有力冲击。鲍小姐从小被父母差唤惯了,心眼伶俐,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所以她宁可跟一个比自己年龄长十二岁的人订婚,有机会出洋,然后回国与自己的未婚夫一起开诊所。在婚姻上,她要自己做主,尽管她的方式让我们觉得庸俗,但是她想要通过自己来改变命运的愿望是强烈的。
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方面,苏文纨抛弃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婚恋观,自己的爱情她要自己做主。她没有选择与自己的家世、地位相当的赵辛楣作为自己追求的对象,而是选择了与自己不怎么相配方鸿渐,按照赵辛楣的话来说就是“全无用处”,他既没有优越的家世,也没有博学的知识,甚至为人懦弱、无能、虚伪。我们不必管她是真心喜欢方鸿渐也好,还是想要方鸿渐卑逊的仰慕然后屈服地求爱也好,抑或是想要掌控方鸿渐也好,在这一方面她也算是前卫的。她不愧是留法女博士,新式女郎,思想也比较开放,对自己喜欢的人、事都敢于去追求,也比较大胆。她从来都不可以隐藏自己对方鸿渐的“爱意”,也在他们比较熟悉了以后,认为方鸿渐“理所当然”的应该喜欢自己以后,敢于叫方鸿渐吻自己,这在他们的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大胆的举动了。这与方鸿渐的懦弱相比是好了很多的。
现代女性的思想解放在孙柔嘉的身上也表现明显。她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和鲍小姐一样,她知道机会要自己去争取,她工于心计,为了得到方鸿渐她制造了一系列事件,终于把方鸿渐围捕成功。在初次与方鸿渐的父母见面时,因为不愿意行叩头的礼,而被方鸿渐的父母认为是野蛮不懂规矩,没有家教。她婚后不愿意扮演传统妇女的那种“贤妻良母”的角色,不愿意过“相夫教子”的生活,更不愿意生活在方鸿渐那个传统的大家庭中,整天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妯娌斗嘴,她说“随你去办吧,反正我不会讨你家好的。你那两位弟媳,都很不好对付。你父亲说的话也离奇;我孙柔嘉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你们家当没工钱的老妈子!哼!”,她要独立谋事,不愿意当别人的附庸,这与方母、与她的两个妯娌相比确实能够体现出她的独立自主,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使她从根本上区别于在家庭小圈子内斤斤计较的依附型女性。
唐晓芙和方鸿渐有共同的话题,两人总是有说有笑,难怪连表姐苏文纨都会“吃醋”。她并没有一开始就喜欢方鸿渐,只是不讨厌,感觉他说话幽默、滑稽,而且能够逗她开心。当得知表姐追查她的行踪时候她就非常生气,“这准是表姐来查探自己是否在家,她太欺负人了!方鸿渐又不是她一个人的,要她那样看管着?表姐愈干预,自己偏要让他亲近。自己绝对不会爱方鸿渐,爱是曲折又伟大的情感,绝非那么轻易简单。假使这样就会爱上一个人,那么,爱情容易使得自己不相信,容易使得自己不心服了”。因此,刚开始让方鸿渐亲近是因为和表姐赌气,故意气表姐的,也可以看出她不愿意受人掌控的性格,即使是自己的表姐。
在《围城》中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作者均用不同的词汇描绘出来, 无一雷同,特别是对这几个主要女性,作者常常能用寥寥数笔或一个绝妙的譬喻,就使一个个极其醒目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过目难忘,而且回味无穷。比如玩弄男人于股掌的鲍小姐、高傲自负、孤芳自赏的苏文纨、工于心计,成就爱情的孙柔嘉,唐晓芙与她们有共性,也有个性,而她的独特性最主要体现在:
2、清水芙蓉 遥远理想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说过:“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两个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深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3]但是作者最终还是牺牲了这个很有说服力的构思,就是没有安排他们两个结合在一起。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的:
2.1取名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古今中外,名字的分量可谓举足轻重,它是个人符号,带有个人烙印。主要用来代表一个人或者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人或物。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含义,可以代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份、地位、职业等等。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往往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倾向,常用来表达作者的好恶或者预示人物的命运。
注重姓名本身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姓名暗示人物的某些形象特征或是提示作者的创作倾向,这或许称得上是中国学者小说的一大特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即在人物姓名上暗示了全书是“贾(假)雨村言,甄(真)士隐去”,与此相比,钱钟书的《围城》在人物命名上的功夫并不比曹雪芹逊色。他融合自己在文学、哲学以及英文等方面的知识,对书中部分人物给予了“恰如其分”的命名,使人望名知其性格、人品,读后回味颇多,姓名寓义巧妙深刻而又切合人物性格特点。
现在举几位女性的名字来作分析阐释:
首先来看一下鲍小姐。对于鲍小姐,从书中我们无法得知她的具体的名字,只知道她姓鲍,但是我们可以从杨绛先生的记叙中区探究出钱钟书让她姓鲍的一些原因。“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3]《孔子家语·六本》里面也有这样一句话“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鲍鱼之肆”指的是卖盐渍鱼的商店,是臭味难闻的地方,常用来比喻小人聚居之所。结合鲍小姐放荡的具体行为,我们可以感受到让她姓鲍是有明显的讽刺意味的。
其次关于苏文纨的名字,“谢惠连的《雪赋》里有诗云:‘凭云升降,从风飘零,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4]” “文”有“文辞、文采”等意,而“纨”常和“纨绔(旧指富家子弟的华美衣着;泛指富家子弟)”一起连用,在联系一下苏文纨的家世背景,加上这首诗“刚好可以注释苏文纨在小说中的际遇,空有苏小妹(鲍小姐对她的称呼)才名及法国博士帽,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待失落理想丈夫后又不避污俗急急下嫁,又诱惑赵辛楣发生私情,演绎了一出人生闹剧。她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男人之间越足嫉妒吃醋,她越能欣赏玩味并从中得到所谓爱情方面的满足。伪洁与易染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注定是媚俗的。”[4]
再次关于孙柔嘉,“《诗经·大雅·抑》篇有卫武公讥刺暴政名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大雅·垂民》:‘中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柔嘉”有“柔顺、美好、小心谨慎、善于自控、遵守礼法”的意思,但是这里两次提及的柔嘉均是讽颂统治驾驭之道。[4]历史上也有柔嘉公主,为顺治帝养女,封和硕柔嘉公主,当时为了安抚三藩之一的靖南王,出于政治的需要,被下嫁给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继茂之子耿聚忠,她红颜薄命,年仅22岁就去世了。
最后再来看一下唐晓芙的取名,“唐”与“塘”同音,有“池塘”之义;“晓”是象形字,从日,尧声,本义:天明;“芙”形声,从艹,夫声本义,芙蓉,是荷花的别名,喻指美女。连起来可以理解为早晨池塘里刚开的荷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荷花的诗篇,为大家所熟知的有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早晨池塘里刚开的荷花是那么清新脱俗,美丽,洁净,又带有淡淡的香味,给人美的享受和感染。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鲍小姐、苏文纨还是孙柔嘉,她们的名字或多或少都与不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而唯独唐晓芙的名字给人美的感受。
2.2出场
很多人都认为《围城》是一部现代讽刺小说,我个人也赞同这种观点,钱钟书用嬉笑怒骂的语言对文中众多人物进行了揭露与讽刺。他的这种讽刺并不是在人物定性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在人物一出场就寓于其中,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是如此,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女性形象。所以主要举女性的例子来说明。
在方鸿渐一行人去三闾大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些个性鲜明的女性,现在我们就随意挑选两位出来,看一下他们刚出场时,钱钟书对他们是怎样描述的。一个是十五六岁的小女孩,一个是苏州寡妇,对前者作者这样写道:“那女孩子年纪虽小,打扮得脸上颜色赛过雨后霓虹、三棱镜下日光或者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她擦的粉不是来路货,似乎泥水匠粉饰墙壁用的,汽车颤动利害,震得脸上粉粒一颗颗参加太阳光里飞舞的灰尘。” “雨后霓虹、三棱镜下日光、姹紫嫣红的花园”这些颜色都是美丽的,但是这么多颜色都用在一个人的脸上就仿佛是小丑一样,又把别人脸上的粉说成事粉饰墙壁用的石灰粉,再夹杂些灰尘,完全丧失了美感。一个花季少女应有的活泼、美丽就这样被钱钟书“剥夺”了。后者作者是这样描绘的:“斜对着孙小姐有位子坐的是个年轻白净的女人,带着孝,可是嘴唇和眼皮擦得红红的,纤眉细眼小鼻子,五官平淡得像一把热手巾擦脸就可以抹而去之的,说起话来,扭头撅嘴。”一个寡妇,本该同情的对象,但是钱钟书也毫不吝啬他批判的语言,对她进行一番讽刺,一个刚丧丈夫的女人,在带孝期间尽然可以把自己打扮得那么妖艳,让人看见就不会对她心生怜悯。对书中次要人物尚且如此,那对主要人物又会怎样呢?
鲍小姐出场时“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理露出了涂红的指甲”,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作者用“熟食铺子”这种略带嘲讽式的比喻把一个并不优雅的女性形象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记忆深刻,所以每当看见她的所作所为总是会想到这一段描述,也觉得不足为奇,刚好和她的形象吻合。“戴太阳眼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画成的。”作者对苏文纨从肤色、脸庞、身段对其进行全方位描述,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虽然首先说出她值得称赞的地方,但紧接着就指出其缺陷,让人刚好对她有好印象的时候,又来了个大转折。 孙柔嘉 “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得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象牙色本就是一种不是很漂亮的颜色,再加上一个“旧”字感觉更没有生机了,还不忘加上一些雀斑,使二十多岁女孩子应有的青春、活泼、靓丽都没有了。
唐晓芙:“唐小姐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没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作样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这一段描述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让人立刻就留下好印象,在对比中突出她的优势,对她进行赞赏时还不忘记对别人进行调侃,优劣一下子就分得更明显。
很明显,前面三位女性与唐晓芙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能清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倾向,作者的爱憎褒贬都尽在笔端了,涉及唐晓芙的笔调都如同言情小说般温柔可人、情意绵绵,唐晓芙是《围城》中唯一亮色的女性形象,作者唯一没有调侃、讥讽的就是这位唐小姐了。
2.3、关系
方鸿渐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唯一一个与这四位女性都有情感纠葛的男性,他与这几位性格各异的女性是这样的关系呢?
淑英是方鸿渐的未婚妻,只不过她的命不好,还没有过门就去世了,给方鸿渐留下了大笔出国费用,还让他有机会认识并与这几位女性发生关系。鲍小姐与方鸿渐是情人关系,在船上因为鲍小姐的不甘寂寞去引诱方鸿渐,方鸿渐在被引诱之后随即又被抛弃,在鲍小姐这里他感受到了失败。小说中,虽然苏文纨早就对方鸿渐有意,但两人的爱情纠葛显然始于鲍小姐香港上岸后,“鸿渐回身,看见苏小姐装扮得袅袅婷婷,不知道什么鬼指使自己说:‘要奉陪你,就怕没福气呀,没资格呀!”,“我原说人家不肯赏脸呀!”。到上海后,两人的爱情纠葛得以延续,显然也是源于方鸿渐伤春之际把苏文纨当作情感排遣需求:“船上一别,不知她近来怎样。自己答应过去看她,何妨去一次呢?明知也许从此多事,可是实在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两人的爱情纠葛磕磕碰碰,最终能发展到高潮,更与方鸿渐月下虚假的表白分不开:“我要坐远一点——你太美了!这月亮会作弄我干傻事。”“我没有做傻事的勇气”,真正是一个“道义上的懦夫。”孙柔嘉是唯一一个与方鸿渐终成眷属的女性,方鸿渐一步步走进孙柔嘉给他设置的温柔陷阱,而苏文纨也可以算作他们婚姻的助推器 ,正是因为她的破坏,使方鸿渐与唐晓芙走向决裂,使他有机会认识孙柔嘉,有机会被孙柔嘉骗进婚姻的“围城”。对于孙柔嘉,我没有看出他对她究竟有多么的爱,但最终却结婚了,可能就像他自己的感受吧:“结婚无需要多么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或者所遇到的人的关系,也许是在唐晓芙的身上把所有的感情都消耗完了,不会再摆布自己了,不会再对别人产生类似的感觉,可能是真的没有,可能是害怕再受伤害。他们的婚姻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毕竟他们没有深厚的恋爱基础,彼此都不够了解,也许他们都还没有准备好结婚,没有经验该怎样去经营一段婚姻。
以上这三位对方鸿渐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想找一个排遣寂寞的人,有的是想找一个自己能够控制的人,有的是想找一个喜欢的人,不管他们各自出自于怎样的目的,都有一个相同的结果,就是都没有得到方鸿渐的真爱。而方鸿渐真正爱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唐晓芙。他对鲍小姐自不用说,二者都是因为不甘寂寞,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同样是源于无聊,对孙柔嘉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觉得在唐晓芙的身上把感情都消耗完了,不想再摆布自己,不会再对别人产生类似的感情,另一方面对孙柔嘉设置的陷阱毫无防备,不知不觉陷进去,最后与之结婚。
从小说中的很多细节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是真正喜唐晓芙的。在初次见到唐晓芙以后,他“立刻想在它心上造个好印象”,会不断猜想她的周围是不是有很多男孩子围着她,吃莫须有的醋。见到她后就难以忘记,睡觉的时候,“每次醒来,就像唐晓芙的脸在自己眼前,声音在自己的耳朵里,把和她的谈话时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都将心熨帖着,迷迷糊糊睡去后又惊醒,觉得这快乐给睡埋没了,忍住不睡,重新温一遍白天的景象”。与她约会的时候总是很注意自己的穿着,从早上就开始打扮,并设想自己就是唐晓芙,用他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仪表 。自从有了意中人以后,仿佛对自己身上的缺点知道得更详细,但在别人看来他一切如常。会常常给她写信,第一次收到信“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如果不是喜欢她,我想他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吧!
虽然方鸿渐懦弱、无能、胆小、虚伪,但是他还是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并且最终还是得到了各项条件都很优异的唐晓芙的喜爱。
2.4个性
从唐晓芙出场时精妙绝伦的那段描绘中我们可以发现她的“纯洁"、“天真"、“活泼”,丝毫没有被外界空气污染过的迹象,她不会刻意雕琢自己,用假象来迷惑人。她出身于书香门弟,父亲是个法律顾问,与苏文纨是表姐妹关系,两人的家境的差不多,但却就造了两人不同的脾性。小说中,作者对唐晓芙的描写并不多,只是通过方鸿渐与苏文纨的接触过程来引出唐晓芙,而唐晓芙与和方鸿渐的恋爱过程占的篇幅甚少,当他们爱情之花在含苞待放时便被苏文纨这股恶势力给扼杀死了。
唐晓芙与方鸿渐初相识在苏家,起初唐晓芙只是怀着好奇心“坐山观虎斗”,她以为方鸿渐与赵辛楣都喜欢苏文纨,因此她在那里看戏,看方与赵为争苏而起的唇枪舌剑,然而由于方鸿渐对表姐并无追求的意思,使得这场三角恋战争并未打响, 唐晓芙便觉得有些失望, 这是她的一种孩子气的天真相的自然表现,她不如鲍小姐、苏文纨、孙柔嘉在情场上的手段老练,她把爱情看成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当唐晓芙与方鸿渐方第二次在苏家相遇,沈太太身上难闻的气味造就了他们共同的遭遇,使他们成了患难之交,彼此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但真正促成方鸿渐与唐晓芙的恋爱是苏文纨,她的操之过急、心胸狭隘以及百般阻挠两个人交往,引起了唐晓芙强烈的厌烦和逆反心理,反而使唐晓芙与方走上了一条道路,开始了他们俩的恋爱,“唐晓芙的天真烂漫给方鸿渐纨绔子弟玩世不恭般的人生注进了新鲜的血液,而方的老生相又填补了唐的幼稚心灵,可以说,他们俩之间是互补型的。”[5]
她天生有一种讨人喜欢的气质,但不像表姐苏文纨那样以男人对自己的顶礼膜拜来抬高身价,或者像鲍小姐那样对男人的勾引来证明自己的魅力,又或者像孙柔嘉那样用手段去获得喜欢的东西。她根本不想靠男人来证明什么,或者说她根本不想证明什么,她只是自自然然存在着,一点没有算计地在活着。唐晓芙是纯真、自然的化身,然而她的纯真又绝非小孩子的惜懂无知。她又是聪明的,看得穿表姐的把戏,对方鸿渐的讨好举动也是一语道破。在别人侃侃而谈时她说话不多,但每说一句话总让人无以应对。作者常安排“口才超群”的方鸿渐在唐晓芙面前高谈阔论,而唐晓芙只偶尔几句冰雪聪明的妙对,在这种情况下,方鸿渐口上的“锦锈文章”倒只成了晓芙绝顶聪明的衬托。作者肯让方鸿渐为女孩子作衬托,他对唐晓芙的喜爱之情也由此可见一斑。唐晓芙自然 、一派纯真,方鸿渐则机敏又迂腐,怕算计和城府,二人自然而然接近起来。而唐晓芙的率直又恨自然地使她读表姐的伎俩产生讨厌的情绪,不自觉地回应着方鸿渐发出的爱的信息。
鲍小姐对爱情采取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把爱情当做一种工具,或者拿来排遣寂寞,或者拿来换取更好的生活;苏文纨想找的是一个仰慕、崇拜自己的人,自己可以控制的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恋人或丈夫;孙柔嘉用自己的心机成就了爱情与婚姻,但这样的爱不会长久与幸福,婚后的她也想像苏文纨一样掌控方鸿渐,最后婚姻终于走向破灭;他们都想掌控对方,都想操纵爱情,殊不知爱情是双方的事,需要沟通、理解,幸福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西方的西蒙·波伏娃也曾这样谈及婚姻和爱情:“婚姻是要联合两个完整的独立个体。……爱情必须建立在两人平等自由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否则就会倾斜和倒塌。”[6] 她在男女两性的爱情和婚姻上给予了我们“平等”的理念传导。而唐晓芙的爱情观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爱情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注定要失败的。“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着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晓芙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感情的真挚专一。
如果从活泼天真这个角度来讲的话,这四位女性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但是鲍小姐、苏文纨、孙柔嘉的天真是装出来的,是在方鸿渐面前故意表现出来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只有唐晓芙是自然而然的,毫无矫揉造作的成分。
3、用心良苦 比照现实
如果说“一滴水里可以众生万物”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几个人就可以折射出世间万象,小说中的几位女性都是代表了一定的文化层次,也联合起来代表了一个时代,她们的形象作为跨越时空的因素也具有历史的意义,所以才会让人读出现实意义来。所以,我认为作者在刻画女性形象时的确是别有用心的,他所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一时一地的人,而是超越时空的文化意义的女性。由于本文是以唐晓芙为中心来论述女性的,所以主要要分析作者塑造她这一形象的真正用意和意义。
无论从取名、出场、与方鸿渐关系、爱情观、个性等,作者都给予唐晓芙最好的展示。唐晓芙具体的生活背景被虚化了,她是很多男性心中的理想对象,我认为唐晓芙根本不是“围城”之中的女人,而是围城之外的女神,是作者对于女人的理想的化身。“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将她嫁给方鸿渐”[3]在《围城》中,作者常从方鸿渐的角度发一些奇怪的言论,有时甚至自己站出来对于女人的劣根性做一番批判,然而对于唐晓芙,全书却未置一句微词,并把她作为主人公方鸿渐唯一动了真情去喜欢,去爱的人。但是,方鸿渐身上的种种弱点,又使作者不忍心将他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嫁给方鸿渐,以免发生彼此发现娶的或嫁的不是意中人的尴尬,这种尴尬的发生,势必会破坏唐晓芙这位理想女性的完美。“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亲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3]但是,作者不肯让那些残酷庸俗的情节伤害这位完美的女性,这大约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唐晓芙这个形象身上的理想色彩。书中看去,是苏文纨挑拨造成的误会终止了方鸿渐与唐晓芙刚刚开始的爱情,其实,是作者硬要把完美的女性唐晓芙从懦弱、无能、迂腐、虚伪的方鸿渐的生活中分离出来,而不肯给他们一个解释与消除误会的机会,因为走到一起后,这个美好的开端不一定会出现一个美好的结局,就会破坏她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这是大家所不愿见到的。
昙花一现是美好的,但是它的美好只属于那一瞬间,最后作者安排这个完美的女孩不再出现,使完美得到了永恒,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也无从推测唐晓芙如果生活在鲍小姐的家庭,或在孙柔嘉的位置又或是长到了苏文纵的年龄,她会依然如故。借用方鸿渐对赵辛楣说的话:“不过我想你娶了苏小姐,滋味也不过尔尔。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到时候那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的确是这样,人们往往有这样的倾向:拥有的东西不知道珍惜,等到失去了才开始后悔,或者总是得不到的东西最美好。所以对一些人来说婚姻怎么选择都是错,因为不懂珍惜,因为没有得到的才是最好的。永恒的唐晓芙化成了一个符号,一个尺度,反过来衡量另一些女人和另一些女人的爱情,也是一种理想对现实的衡量与比照。
在我们的眼中钱钟书就是幽默、讽刺的大师,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幽默色彩,这也许和他的性格有关,也许和他的学术造诣有关。他聪明早慧,从小国文就天生很好,所谓艺高人胆大,学富志不群,在清华读书期间,他敢于挑剔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和哲学系主任冯友兰的学问,也敢于批驳周作人、曾国藩等一些名人,就是对自己的父亲,他也常常当仁不让,时予送难。据他的朋友回忆钱曾拒绝进入清华研究院深造,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他这副臧否人物的狂态,源自他深厚的中西学问根基,一般普通人他既瞧不起,对老师学问漏处,他也毫不客气,予以挑剔。他才调纵横,笑傲学林,性敏学富,一副“狂态”,真可谓天之骄子,他是亦古亦今,亦中亦西的学人兼诗人,具有超乎常人的批判理性。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围城》、《写在人生边上》,《围城》自不用说,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更是对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丑恶现象加以无情的针砭,是对世事的深刻洞悉,文字泼辣犀利,发人深思,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百态的独到见解。
再回到关于唐晓芙的论述上来说,也许有人会说,按照钱钟书的风格,他对《围城》中的人物应该持奚落、讽刺的态度,为什么偏偏就那么偏爱唐晓芙呢?但我个人却认为唐晓芙是一个例外,她是围城之外的女性。就像中国古代的很多神话小一样,由当时的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下,统治者滥用权力、残暴,现实黑暗等因素,所以没有“能力”的人们只有把战胜天灾或黑暗势力的愿望寄托在神的身上。同样,因为现实中缺少唐晓芙这种女性,所以作者就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这一完美女性身上。归根结底,唐晓芙是作者高悬在现实之上的一个理想,偶尔给了现实惊鸿一瞥,照得现实中的女人是那么的庸碌无为与低俗不堪。虽然钱钟书一贯以幽默讽刺的态度闻世,但这也不代表他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就像他在《论快乐》里面说的:“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这样说来,人生虽然痛苦,却并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7]所以,钱钟书对生活中的很人失望,所以对他们加以奚落,但他始终没有绝望,他对生活还是抱有希望的,他的这种希望在《围城》中就刚好体现在唐晓芙的身上,唐晓芙是他寄托希望的载体。
鲍小姐、苏文纨、孙柔嘉,他们是知识女性,有自己的主见,在对待爱情、婚姻上采取了主动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区别于传统的完全沦为男人附庸的女性,但是他们最终还是不知不觉走入婚姻的“围城”。恋爱和婚姻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然而这种幸福是不应该掺杂太多的世俗和功利的因素。走进婚姻的“围城”很容易,但是要走出去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围城”不是理想中的童话世界,它也充满了现实的因素,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甚至会让你窒息,所以当你选择走进去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婚姻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1]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负责。
看文学作品,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可以说《围城》中的女性是作者精心刻画的,给我们很高的思想价值与艺术品位,给读者的联想和启迪也是丰厚深邃的。我所理解的唐晓芙只是作为一种理想女性的遥远的存在,唐晓芙所有的美好品质都是出自于作者的希望,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唐晓芙这样完美的女性,至少在钱钟书所处的时代是没有的,所以她成为作者所塑造的一个理想符号和一把标尺,是用来衡量现实女性的标准和寄托自己美好理想的载体,给予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性一些对待婚姻的启示,就像灯塔一样,照亮迷茫中的女性的前进道路,让他们在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上更加认真、负责、明智。我们也只有让唐晓芙永远停留在那个时刻才更能彰显她的美好,如果逾越这层界限就如同一现后的昙花,那么美好也便破碎了。所以这种美好被钱钟书先生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使她成为高悬于“围城”外静观“围城”内的明月,成为一种永恒的美。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10. 6(文章中所涉及的引用,凡未注明出处之处,皆出自《围城》一书)
[2]、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香港友谊出版社.1979.3 (P56)
[3]、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 [M].中国湖南出版社.1986.7(P18)
[4]、郝琴《女性视角下的<围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12)2006
[5]、沈行华 《浅谈<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3)(P3)
[6]、西蒙·玻伏娃《第二性》[M].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6(P97)
[7]、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M].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5(P144)
[8]、爱默《钱钟书传稿》[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4
[9]、倪文尖《女人围的城与围女人的城》[J].(《上海文论》1992 (1))
[10]、何晶 《浅谈<围城>中的女性形象》[J].(《文艺报》2006(2))
[11]、张岩冰 杨幼力《<围城>的女人·女人的“围城” 》《 甘肃社会科学 》 1994(3)
TangXiao fu - the moon over the siege
Yang Yan Jiao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llege 07106025 Chinese literature majors
【Abstract】:Qian zhongshu's fortress beseiged give we shape many impressive images of women, mainly with bobby SuWen debauchery, Samson, miss Genevieve TangXiao soft jia, represented. The author gives three women are before the Revelations of different level with ironic, and only TangXiao fu of damning praise bu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TangXiao fu as the center, to analyze "fortress besieged" female image of the major TangXiao fu, so as to illustrate a ideal shape is the author, is used to measure the reality symbols of standard and hopes his women happy ideal carrier, and give life in that era of women treat marriage revelation. Some
【Keywords】: "fortress besieged" TangXiaofu emal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