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听到西双版纳几个字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景象?是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孽债》片尾曲唱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爸爸呀!妈妈呀!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那样反映知青与当地年轻姑娘的爱情,还是那首著名的曲子《月光下的凤尾竹》[1],还是那个传说中“头顶香蕉、脚踩菠萝、跌倒抓把野生果”的地方,还是那个漫山遍野种植橡胶林的地方……?也可能,当听到西双版纳这个名字的时候,你会发出一个疑问“哦,这是哪里?起这么个怪怪的名字。”这不奇怪,毕竟云南是中国的一个边疆省份,而版纳是云南的边境地区,在文化上远离主流,在地域上远离中原,不为人知也是理所当然。本文尝试以文字加图片,来简单描述、评论一下我眼中的西双版纳。
版纳有什么?品种繁多的热带水果、普洱茶、傣味、热带原始森林、美丽的肖多丽[2]、奔流不息的澜沧江、橡胶林、泼水节、南传上座部佛教……。
一、勐海县
如果说普洱茶的第一故乡是勐海县,大概不会有很大争议。在勐海县的勐海乡有一个叫茶马古道的景区(现名:大益庄园),是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基地为基础改造的一个景点,说实话,花72块钱(平时90块/人,法定节假日八折)去看一圈不太划算,主要的看点就是茶种植区、制茶/喝茶区域、马帮驿站、二战交通史馆、古街、西域天堂等,对茶有兴趣的朋友,估计去了会有很大的发现,很多市面上难得一见的茶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喝到,古街显然是不古老,有几个新建的石屏县建筑风格的房子,看的价值不高,红河州多得是,不过,房子的外墙挺漂亮的,马帮驿站也是个新建的复制品,相当于一个陈列馆,里面展示了马帮的一些生活、工作是所使用的工具,摆设感觉有点凌乱,不成体系,二战交通史馆算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只可惜摆设少了点,只有一台美国吉普车和墙壁上的老照片,其中一张照片的主人是滇缅公路的设总李温平。可惜没怎么看到马帮走过的路,可以想见那是条多么漫长、崎岖的道路,山西人出去做生意还产生了《走西口》这样凄苦、动听的歌谣,马帮有什么好听的歌吗?马帮人是怎么做生意的?不会几个人赶马到西藏吧?其实,在这个园子里弄一个普洱茶博物馆,那应该很不错吧。至于西域天堂就明显太勉强了,东拼西凑搞出来的一个东西,它在提醒人们普洱茶和西藏的酥油茶之间的历史渊源。这么一个地方,走路太远,如果租个自行车骑一下就好了。
(紫鹃茶)
(马帮驿站)
在勐海县城西边10km附件有一个叫曼短村的地方,村里有个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庙,挺古老的。砖木结构的房子,屋顶是重檐歇山顶的样式,庙宇有一千年的历史,重建于明清时期,解放后在“破四旧”的运动中庙宇被毁,仅剩大殿因为用做仓库幸存下来,文革结束后进行了修复。庙中貌似没有修行的人,只有几个小沙弥在玩乐。问他们念书吗?说是在学校念书。问他们在庙里干嘛?说是念经。看着他们几个孩子拿着手机一起玩游戏的样子,顿时想到那个歇后语——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念经用心不用心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播下一颗向善的种子。
(曼短佛寺)
勐海还有一个地方,挨着缅甸,叫打洛。这个地方有两个景点,一个是勐景来,一个是独树成林。勐景来号称中缅第一寨,这是有依据的,勐景来曾经一度是中缅边境的宗教文化中心,村口的塔林、神树、神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到节日,信徒都会来这里赕佛求经,最盛时曾达到3万多人[3]。村子有几个看点,一是古树、古井、古塔,二是酿酒、造纸、制铁、慢轮制陶、织布、制糖、编制竹制品等的展示,三是旁边的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井就是一口普通的水井,树就是一棵普通的菩提树,只不过年龄大一些,塔林就是高低错落的塔,因为特定的人群赋予了它们特殊的意义,所以一切变得很有意义。此次赶上庙门紧闭,无缘参拜,可惜。以制陶来说,如何传承和发扬是个问题,这块地方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几、好的环境,就是没有好的茶杯、茶壶,其实可以借鉴一下江苏宜兴的经验。独树成林就在中缅边境,逛了两三个小时,最后发现独树成林就在景区门口,一棵古老的榕树,树干上长出很多气生根,经年累月,这些根长到土里成为树干状的东西。这个景区就在一个山上,进了山门,爬上一个坡,有个八角亭,可以与汉族地区的八角亭对比一下,蛮有特色的,橡胶林基地边有个中缅友谊大金塔,隔着围栏只能远观,缅甸的佛塔去蒲甘看好了,橡胶文化体验馆不晓得是什么样子,橡胶林的尽头里面有个中缅远征军的抗日作战遗迹,远征军的故事一下子在脑海中复活了,枪炮声仿佛就在耳边,野人山丛林里的那些悲惨故事仿佛就在眼前。独树成林景区还有个庙,叫中缅寺,有大殿,有白塔,有僧人生活区,有佛教乐器,大殿四面的外墙绘有以《维仙达腊佛本生经》中的故事为背景的图画。引述一个朋友对这本经书的简介:佛本生经指所有讲释迦牟尼前生事迹的经书,《维仙达腊》是佛教本生经的末篇,总共有13部,述佛祖悟道成佛前一世的经历。经中记述了世尊佛祖的前身维仙达腊(善施王子)乐善好施的一生。他因把国家宝贵财物白象布施给邻国,而被民众驱逐。他带着妻儿离开自己的国家而去森林修行,最后将妻子和一双儿女、以及自己的身体都布施于人,最终修得圆满。
(用竹子编制的生活工具)
(塔林)
(中缅寺)
(独树成林)
(不知道这个司令部是在哪个时段存在)
(八角亭)
二、景洪市
景洪可玩的地方就多了。看植物有勐仑镇的中科院植物园,面积超级大、种类超级多的植物,可以大开眼界,里面有个小型博物馆,对了解热带植物还是很有帮助的。看大象的有野象谷,还没去过,听说要运气比较好才能见得到。城里面,佛教的有大佛寺,价格贵120元,实在不便宜,关键是也不怎么样,里面有一个佛学院,一群中学生程度的孩子在学习,在版纳地区基本上见不到的大佛在大佛寺有一尊。还有一个曼听公园,是总佛寺,同时也是傣王后花园,小巧精致,很值得一看。江北有大金塔,颇为壮观。
勐龙镇有曼飞龙的白塔,还有黑塔,离镇很近,估计不超过1.5km,当地人说,去黑塔没有什么看的价值,白塔还可以。白塔所在的村子有一百多户人家,属于政府“安民固边”的模范村,村里人生活悠闲、舒适,有大片的橡胶林和大片的水果作为家庭的主营收入来源,有几户人家是制陶、制银器、制傣锦等传统手工艺的传习所,从制陶来说,技术水平都不高,制陶也是需要很多专业的人士相互配合才可以做好的一件事,调制泥土的、制作胚胎的、绘画的、雕刻的、书法的、烧制的等等专业人士的协作才可以做好的一件事,单家独户、夫妻店这样的小作坊,很难做出好的产品。村里面家家户户都养植花草,门前都栽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果树,争芳斗艳、硕果累累的样子很是好看。山上的白塔,其实也就一般般了,只是年代久远,据说上千年了,重建的庙里已无出家人,只是成了当地人的一棵摇钱树,可是也摇不到什么钱。炎炎烈日下,茂密的橡胶林林里的这座白塔与周围的环境,显得很不搭。一千年来,它早已看惯了沧桑,应该见怪不怪。
景洪的橄榄坝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如果错过每年4月中旬的泼水节,可以去橄榄坝感受一下。橄榄坝有古老的庙宇几座,其中一座精美的很[4] [5],还有一个南传上座部佛教修行的点,这个点是在我有限的版纳行走过程中所仅见的,别的地方早已是人去楼空,只有游人或者小沙弥。可以说,南传上座部佛教在版纳衰落是显而易见的了。唯一能够延续版纳地区佛教生命力的可能只有三个点:一是大佛寺的佛学院,二是曼听公园的总佛寺的佛学院,三是橄榄坝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修行地,前两者培养了年轻的学子,后者给虔诚的修行者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场所[6]。
(勐龙镇白塔)
三、勐腊
对我来说,还是未知区域。易武镇刮风寨的茶、边境口岸磨憨等等都是值得探索的。
注:1、《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为背景写作的,http://baike.so.com/doc/5407787-5645729.html。
2、肖哆哩是傣语中对姑娘的称谓,猫哆哩是傣语中对小伙子的称谓(未找到准确答案)。
3、http://baike.so.com/doc/6454247-6667932.html
4、http://www.fgzj.org/siyuan//2009/0304/1666.html
5、http://www.fgzj.org/siyuan//2009/0310/1669.html
6、https://www.douban.com/note/218814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