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在动力生出,
在外在世界得到实现,就等于“生”。
而如果不能实现,就等于“死”。
文 | 武志红
本文节选自《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武志红,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 1 -
内在动力是什么?
它常常是意念、愿望和渴望,即“我”想要什么。
我们可以做一个重要的推论:
如果一个人的愿望都得以实现了,这个人的生能量是不是就是最强的呢?
这就涉及一个心理学中广为人知的概念——“自我效能感”。
我们可以想象下面这样一个事件。
一个1岁多的幼儿,离他十几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玩具,要得到这个玩具,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大人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拿给他这个玩具,这实在太easy(简单)了;另一种方式是,他连滚带爬地挪了十几米远,拿到了这个玩具。
这两种方式,他的愿望都实现了。
只是,前一种方式会让他形成的感觉是“噢,大人太厉害了”,后一种方式则让他感知到“我太厉害了”。
后一种方式会增强这个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用大白话说就是:“我能行!”
- 2 -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
他给出的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养育孩子的两个关键点。
一、孩子的愿望得以实现,他的生能量会增强;愿望破灭,死能量会增强。
二、孩子的愿望,最好是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实现,这样增强的,是他的自我效能感;如果是父母等大人帮他,那就会破坏他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点很重要,但不能走极端。
这时,父母要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其中又有三个要点:
☞孩子把事做好时,认可他;
☞孩子遭遇挫败时,支持他;
☞让孩子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即生本能和死本能)在和父母的关系中能得以流动。
孩子越小,越是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好时机。
原因很简单:孩子越大,面临的人生使命就越大。
比如一个成年人,他面对的就是恋爱、结婚、生子、工作、理财和交际等重大命题,做好不易,而一旦失败,代价很大。
但相反,越小的孩子,面临的人生使命就越小,成败得失,除了有心理上的意义,现实意义有时没那么大。
如中小学教育,那些小考试的成败,把它们当作练习就好了。
而婴幼儿的世界,孩子其实活在一个彻底没有现实意义的成败、得失的世界里,而同时孩子的生死感又最重,所以是一个绝佳的培养自我效能感的练习场。
当孩子有了一个意愿时,可以的时候,试着让他们自己去完成。
当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个意愿时,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同时,生能量也增强。
当他们靠自己的力量遇到挫败时,他们会产生死能量,即挫败感。
这对大人来说,化解起来就太容易了,因为根本没有现实意义上的挑战,只有孩子心理意义上的挫败感。
没有时空感的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摧毁了,他们也想摧毁点儿别的什么,甚至整个世界。
但他们发现,自己信赖的父母还稳稳地在身边,他们没有被摧毁,他们还是生能量的象征或代表,他们还充满信心。
这时,孩子的挫败感就会被托住,他们会重新振作起来。
这其实靠的是父母的力量。
但是,父母主要就是起了一个容器的功能,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孩子去完成这个任务。
那么,当意愿完成时,孩子会觉得,是他完成的,是他自己行,而不是父母行。
- 3 -
当然,有很多事,孩子是做不了的。
比如,孩子该上什么幼儿园,还有被大很多的孩子甚至是成年人欺负,这都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这时当然还是要大人去帮忙解决。
总之,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试着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管好自己的事情,那都会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结果是,他们在那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上,就锤炼出了很好的自我效能感。
真到了以后遇到那些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的挑战时,他们可以借自我效能感的支撑,而去化解各种挫败,最终在这些大的事情上,也能实现自己的意愿。
比如,回到前面的那个想象情景中,一岁多的孩子,想拿到十几米外的一个玩具。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可能会受挫,甚至多次受挫。
有时候挫败感(即死本能)会抓住他,让他以为自己真做不到这件事,但这时候父母可以在旁边鼓励他,让他重新激发起生的力量,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
“我不是小朋友了,我没办法回到童年甚至婴儿时,没办法通过重新操练那些不会有现实损失的事情,来锤炼我的自我效能感了,那我该怎么办呢?”
办法至少有两个:
第一,试着先去做好一些挑战性小的事,然后不断升级事情的难度。
并且先在头脑上知道,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只要不断地投入,那么事情实现的概率就会增加。
并且,不管愿望是否得以实现,你的经验和能力都在增长,这就是锤炼。
第二,挑战来临,而你还没准备好,你的自我效能感目前还很低,你还会有自恋性暴怒这种级别的死本能。
那么,首先在头脑上告诉自己,有时间这回事,只要我不断坚持下去,胜利就可能到来。
并且,这种时候,去找那些能给你支持的人。
他们的支持、鼓励和认可,就是在给你传递生本能。
如果你身边缺乏这样的人,或者他们传来的生本能还不够,你可以找一个好的咨询师,他可以帮你将死本能转换成生本能。
不过,关于这个,也要有耐心,即要懂得有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一旦通过大家的支持,你完成了一些重大的事情,一样可以增强你的自我效能感。
前不久,我在回顾自己的前半生,还有回顾一些朋友和来访者的人生时,很有感慨:
无论如何,好好活着,尽可能用心活着,最后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也像是一部你一个人的史诗。
如果多碰上几个有心人,彼此的命运还有交集,你会有看到恢宏的史诗的感觉。
如果你早早死掉了,自杀了,就看不到这一点了。
愿你能活出你的传奇。
更愿你孩子能活出TA的传奇。
编辑推荐
关注家庭幸福,致力孩子健康成长。十年前,看山的老头在青岛发起成立51飞翔,高举健全人格养成大旗,通过在周末、小长假、寒暑假组织亲子活动和单飞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在快乐中成长。
看山的老头
51飞翔
打电话
加微信
热门文章
更多
孩子遇困难,为何安慰没效果?“冰山理论”帮你知因晓法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多给孩子输送“心理营养”,唤醒孩子
变成我的文章
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