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题记
(一)田野的味道
故乡的念,从踏出去的第一步后,从未减过。来到故土,一眼望去,恍惚间,一个矮小的身影出现在田野间,扎着两个小辫,一高一低的蹦着跳着,哼着熟悉的儿歌,跑向麦田的远处。
走在坑坑哇哇的唯一没有变的小路上,还是那样陡坡不平,突然听到自行车的叮铃声和嬉笑打闹声,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
手捧一抔黄土,记忆如流水般随着泥土顺着手指缝隙间流过。
人啊,从那里生长,无论叶飞何处,根总是不变。与这片土地有多少欢笑故事,多少情,谁人又知。
(二)初春的味道
还有两天,就要打道回府,回山东。可我这心里还是如孩童对母亲般的眷恋,依依不舍。
今日,天变暖。站在院中,微微暖风拂面,还是那样的柔和,那样的温暖。故乡初春的感觉,渴望了多少次,多年之后,终于再次相遇。这初春的感觉,还是和当年一样,让人心花怒放,微风中夹带着喜悦与希望。像是妈妈温暖的臂膀,睡在怀抱中,轻轻的,轻轻的摇晃,让人安然,平静。
夜里,一切开始寂静起来,星空也是格外的黑,星星格外的亮,这是城里所不能拥有的美丽。
习惯的搬着小板凳,放置在院中,还是那个位置,还是这个院子,还是这片星空,静静的抬头仰望,静静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哪怕一瞬,也很是欣喜,更多的是珍惜现在所有。10年前,高考前的自己也是如此,坐在庭院中,静静的感受这安静温暖的一切。那时,自己还是孩子,一切还是那么简单而美好,身体轻盈,心里也轻盈。
(三)街的味道
除了这些,让我追味的还有故乡的街。可能不知道的觉得一道路有啥可留恋的。不,我追寻的是那条老街,以及那街上的风景,那街上的故事。
我的故乡邻里,都喜欢串门,更喜欢“站街”。外来的人,总是被这一道风景吸引,感觉不能理解,甚至可笑。可,这正是我们故乡人趣味所在。印象最深的就是傍晚十分,家家户户吃完饭罢,就会不约而同的去街上站上一站,像是一个默契,更像是一场约会。刚开始一个两个人在“gang”(街两侧会有一排类似台子的地方,用来站街玩耍)上站着,慢慢的人愈来愈多,凑齐了一拍即合,就约定一家去打牌。男的打牌,女的打麻将。或是,慵懒的人,坐在“gang”上,一起打趣拉呱,拉一拉张三家的事,再夸夸李四家的事,东一拉西一拉,有时候竟能拉出个鸳鸯来!大人们拉呱,孩子们则在一旁嬉闹。这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跳皮筋,捉迷藏,“冰糕”,“摔炮”,唱歌谣…各种游戏,玩不尽,也总是玩不够。
如果是夏天,家家户户夜晚更是要出来,因为那时候家电稀少,连一台电视机都很少见,更别说空调了,有个风扇都欢天喜地!所以,夏天的夜晚,大人们和小孩们都抱着一个凉席,往地上一铺,坐在上面,乘着夜晚的凉风,玩的好不热闹!大人们还好,小孩子们总是贪恋这一时的凉爽,不肯回家,屋里睡,直至上眼皮接不上下眼皮才肯罢休,有的甚至被背着、拖着、拉着甚至骂着打回家去,但最后还是在欢笑声中散去。如果是冬天,小孩子们就帮大人们拾火柴,堆火堆,等大人们一点燃,围蹲一圈,大大小小的手伸向火苗旁边,烤着,暖着。大人们照样,总有拉不完的话,小孩子们则是烤了一会儿,无聊,便又跑去一旁玩耍去了,直至手脚冻的不行,跑过来,挤凑一下,烤上两三下,又跑去,就这样来来回回,玩的不亦乐乎。火堆,不仅温暖着身体,也温暖着心。有时,人们只要一冷,地方合适,不管场地大小,人数众寡,只要有火柴盒就够了,点上一把,便烧了起来,如果是在地里的路边,这时豆子又长好了,便摘了一些烤豆子吃。味道是什么,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是吃过最美味的烧烤,浓浓的柴火味混着豆味,让人垂涎,至今难以忘怀。这种味道,可到现在再怎么努力,也找不回来了。
“gang”上的一切,街上的一切,都印在那里,忘也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