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痛苦,不努力,长大找不到工作,等等…….所以在年少的时候家长就是应该往死里整孩子,让他们学这学那,这样才能出人头地。读完这篇文章,我后背一阵发寒,这得祸害多少孩子,这得让多少家庭遭殃。
如果孩子痛苦,他更多的可能就是就是他越厌学。道理很简单,当你做一件事情之后,回报你的是痛苦,你还会希望继续做这件事情么?当然也有很多人说,孩子都是不听话的,都是爱玩的,所以必须严加管教。对,孩子天性比较爱玩,意志力也比较薄弱,的确需要管教,但是管教是需要技术的。人的头不是等待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从宏观层面来说,我们的教育改革一直都是在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走,朝着减负方向走,某些人这到底是哪根筋抽了非得逼死自己的孩子?当一个老师需要至少四年本科的师范类教育,而大量的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生需要7年左右的专业训练时间,而家长呢?生孩子前培训过怎么教孩子了么,就敢生,就敢教,想想胆子也是够大的。而内些个胡说八道小时候一定要往死里整孩子的,我真的不知道是从哪里搞来的理论,非要把童年的痛苦和成年的成就联系起来。并没有任何研究可以表明童年痛苦和成年之后又成就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如果一个孩子在回首童年的时候满满都是痛苦,是被父母逼着做这做那,甚至留下阴影这是很光荣么?
我问过周边的诸多博士,几乎没有一个小时候是被父母特别严厉的管教的,相反,父母给予了较大的自由空间。正是有了这样的自有空间,才让他们得以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并最终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一路前行。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也就是说人类的能力是有偏向的,有的人擅长数学,有的擅长语文,有的则是体育更好,我们很难在一个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说他适合走什么样的道路,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尝试来发现自己不适合什么,从而慢慢探索到自己适合的东西。我常常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长大要做XX工作(他们家孩子只有3,4岁),我只能笑笑不说话。管教孩子是技术活,我从我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觉得一下几点是比较重要的:
首先,激发孩子的兴趣,比打他和逼他更有效。人天生就是好奇的动物,对有趣的东西总能多些关注,为了让孩子能好好吃饭,妈妈们都费尽心思的做饭做菜,让饭菜好看又好吃,教育也是同理啊。,我们不想听干巴巴的道理,就像我们不喜欢吃没有佐料的菜。以物理学的力的分解为例,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来把一个力分解为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兴趣。但是最近我发现,当我用抓娃娃机为例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展现了对于力的分解的极高的理解能力。这就是兴趣的作用,能够让你从需要的角度出发,知道这个知识学来之后可以干什么。
其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的确,不是每一种知识都一定非常有趣,就比如背单词这样的活动,我实在是无法设计出他能够有多么有趣。在这样的时刻,就需要责任心的支撑。而责任心的培养并不是学龄期开始,而是学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形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我一个闺蜜的孩子,2岁7个月,出门的时候要带什么东西都是自己收拾。嗯哼,觉得不可思议吧,这一时期的孩子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老祖宗说的,习惯成自然。该年龄段的孩子,她还不知道“责任感”的概念,但是她可以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闺蜜的孩子为例,在一次出门的时候拿漏了自己的小毯子,等发现的时候已经走在了半道上,也不能回去拿。这时候妈妈就问宝宝,是不是你自己没有拿。宝宝说是的。妈妈问那怎么办呢,是不是今天就先不用小毯子了。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还是悲伤的说了一句“是的”。从小形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习惯之后,长大就成自然,有责任心的孩子,他自然知道背单词是自己的事情,不用你说太多。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做,所以就代劳了,殊不知自己这好心的一代劳还有可能让孩子养成懒散,甚至推卸责任的习惯。古人也说过“慈母多败坏儿”,有些家长有一种错觉,我家的孩子在家挺好的呀,怎么开始上学之后就这也不行那些不行了。而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孩子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做,在上学之前也没有什么作业,在家吃吃喝喝玩玩当然万般好,可是一上学之后,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做,还要写作业,这时候短板就暴露出来了。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没有去培养去发展他的主动性,却要求孩子在上小学之后能立刻独立自主,这本来就不科学。
很多家长都提到孩子写作业不主动,早上起床要叫N次才能艰难的爬起来,家长已经急到不行了,孩子却无动于衷的样子。这时候我真的不得不说一句,就是家长太急了,孩子才会太不急了。家长太急会导致在孩子的概念里就觉得读书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家长,是我妈/我爸让我学习,孩子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搞得孩子自己和家长都十分痛苦。
第三,方法非常重要。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问题后续会专门展开来论述。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升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例如,大家都有过背单词的经历,有些人顺着字母表A,B,C来背,往往就是A开头的记得很清楚,很少能坚持到字母Z。这种背单词的方式根本就是最费力气的,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联想,例如:咖啡,我们很容易想到牛奶,面包,咖啡豆,商场等等,那么就把这些翻译成英文,背下来。这样的联结才是符合人脑对事物认知的模式的,我们比较倾向于加工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各种字母A开头而毫无意义联结的词语。更进一步的,例如思维导图也是很好的整理知识的工具,善用方法才能更高效的学习,也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孩子如果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他自然会爱学习的。(关于方法论的问题,如果有需要日后我们展开N个专题来论述,也可以参照本期的另外一篇文章)
最后,总结一下,孩子是需要管的,也是需要教育的。但是我们发对粗暴的毫无方法的教育,我们都希望被温柔以待,孩子更是如此。发掘孩子身上的天赋,寻找他擅长的地方,而不是拿着孩子去跟别人家的别来比去。激发兴趣,培养责任心,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才是问题的底层,一旦孩子有了兴趣,有了责任心,学会方法能省去家长打孩子的很多时间,孩子也能开心,这样大家都省心。
云上的小莫 心理学博士,高校心理学教师
研究方向:儿童概念发展,双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