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生海海》,有一处让我觉得很不值当:“我”与“我”父亲对小瞎子的谅解和帮助,最后落得小瞎子反打一耙。
现在有的是各种“鸡汤”劝我们学会原谅、劝我们学会宽恕、劝我们学会宽容,对,人是该向善,但对有些人、有些错,我认为没必要去原谅和同情,只要自己学会放下,放过自己就好。小瞎子的以怨报恩更是让我坚定这一点。
小瞎子本是个悲剧人物,悲惨的家庭和欺骗婚姻下的悲剧产物。是他周遭层峦叠嶂的“悲”字,造就了他扭曲的性格,而他扭曲的性格,导致他做出扭曲的事,又再一次给他的人生带来惨痛的悲剧,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一、父母一段欺骗的婚姻,注定小瞎子一出生的悲剧色彩
“小瞎子”非真瞎,而他的父亲瞎佬是真瞎。瞎佬想媳妇,但谁会嫁给一个又穷又瞎的穷瞎子呢?瞎佬为了娶上媳妇,出了招下三滥的手段,让他弟弟代他相亲,代他成亲,代他入洞房。当然,洞房只是进洞房,并非真洞房,等花烛一吹灭,弟弟退出,瞎佬就亲自上阵。
翌日晨,瞎佬为了在漂亮的新媳妇面前蒙骗过关,他又自导自演一出戏,称自己的眼睛,是在一夜洞房后突然失明的。
当时蒙在鼓里的新娘子,陪着丈夫四处寻医。直到瞎佬的“代劳”弟弟出现,新娘子终于看清了这场骗局的婚姻。
这个可怜的女人,为了报复,频频红杏出墙。在某天夜里,新娘子失踪了。又在某个漆黑的夜里,她将襁褓里的小瞎子丢到了瞎佬家门口,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二、缺人管教的成长,注定小瞎子心理的扭曲。
“小瞎子靠喝羊奶长大,却成了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偷窥女生上厕所,对女老师说下流话,小偷小摸是常事。因为偷铅球,被体育老师责骂,第二天体育老师家的两只老母鸡淹死在粪坑。
当他当上了红卫兵,有权力审问上校了,为了窃知上校身上的秘密,他不择手段地揭露上校的隐私。被上校割了舌头、断了手筋脚筋,为了报复,他继而又捏造出上校是“鸡奸犯”的谣言,让众人皆知与上校交好的“我”的父亲身陷其中蒙羞受耻,以致“我”爷爷为了洗刷儿子的冤屈,做出了“出卖告发”上校一事,引起村人众愤,从此以后,“我”家众矢之的,死的死,散的散,远离的远离,分崩离析,家不成家。
三、以怨报恩,在小瞎子的人生字典里就没有“恩”字
瞎佬以自己跪了三天三夜,跪死在祠堂的残状,换得村人同情,能在他死后给小瞎子一口吃的,以致小瞎子苟延残喘地活下去。
二十二年后,“我”第一次回国回家,看到小瞎子仍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但随着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慢慢地对小瞎子发生了改变。给小瞎子钱,让开小店的肉钳子佘账给小瞎子吃喝,由他回家结账,等等,给了小瞎子众多照顾。“我”父亲对小瞎子也一样,甚至留下遗言:要“我”找林阿姨要名医的地址,带上小瞎子去求治。遗言,可见这份原谅和照顾有多重的份量。
但恼人的是,随着电脑的出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小瞎子用他僵硬的手指以“可怜虫”的网名出现成网络里,后改名“可联虫”活跃在网络里。他在网上联系“我”,告诉“我”:“我”父亲是鸡奸犯。一桩桩、一件件、一次次列举出“我”父亲就出鸡奸犯证据,并说为了养他,“我”父亲偷卖了上校所有值钱的家当,“我”是不信,但挠心。直到上校死后,林阿姨把上校那金灿灿的手术工具交给“我”,“我”心才如尘埃落定。
这样一个小瞎子值得被原谅、被同情?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可能过于绝对,但对有些人来说确实如此,没必要把你的善给了不该给的人,否则,会给自己引来一次又一次的麻烦,甚至险境。
有两则故事,众所周知。一则是《农夫与蛇》,另一则是《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东郭先生最后的残局告戒我们:善良要区分对象,同情不能随意施舍,即使是对方处于逆境,也不能怜悯,否则,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愿我们所有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己:请善待,在自己心里放下过往的对与错、恩与怨,珍惜当下,爱惜自己;对人,请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区别对待,不作无谓的原谅与同情,免给自己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