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苦难=痛苦x抗拒
上面的这个等式可追溯到16世纪西班牙的天主教圣徒和神秘修女亚维拉的德兰,再往前就到佛陀了。“痛苦”和“苦难”可以是同义词,而正是对它们的抗拒扩大了这种关系(或者,正如佛陀所说,是我们对曾经拥有的或认为应该得到的东西的依恋造成了苦难)。抗拒是一种自愿的行动,可以增加苦难,也可以消除苦难。这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根据这个数学式,苦难也可以视为自愿的。因为如果你把抗拒降到零,苦难就会同样消失。
丹·米尔曼认为痛苦是相对比较客观和肉体上的,而“苦难是对发生的事情的心理抗拒。事情可以造成身体上的痛苦,但是事情本身并不能造成苦难。抗拒才会形成苦难。当你有心理抗拒时,压力就产生了”。
对于正处于悲惨之中的人而言,这也许有些不够尊重。但正如在第2章里所学到的,环境并不是我们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我们对环境的反应才是。我们是抗拒还是接受?这是人生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且也不容易回答。面对无法控制的困难或处境,你会如何应对?在大半生时间都在努力用我取得的成就去克服逆境后,我发现“接受”——更贴切的词也许是“屈服”——真的很难捉摸。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p29
I-重述原文
苦难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痛苦和灾难。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让我们感到痛苦:
比如失业。不管是主动辞职还是被动被炒,失业时的煎熬、焦虑等等情绪,都会让人感到痛苦;
比如失恋,失去一个人,无法再挽回一段感情,也会让人痛彻心扉;
还有一些其他并不算严重的事情,依然会让人感到痛苦,比如要在上海买房,需要和丈母娘讨价还价、节衣缩食,放弃原本喜爱的旅游、大餐等大大小小的痛苦。
然而这些痛苦并不会转变成苦难。
只有在不接受痛苦的现实,抗拒现实时,才会让痛苦变成苦难。
比如说失恋,同一个宿舍的两个女孩,在快要毕业的时候都被男朋友甩了。
其中一个姑娘,每天以泪洗面,她就想不明白,为什么几年的感情说不要就不要了。
她根本无法接受男友的分手,每天发微信、打电话、追踪前男友,就想让男友给个说法,为什么突然要分手。
于是毕业论文没心情写,甚至毕业证都没有拿到,工作也没有精力去找。在毕业后的过得非常不好。
而另一个姑娘,大哭一场。对自己说,现在分手也好,免得结婚之后遇到什么挫折再离婚,那就麻烦多了。
她这么想,心里会舒服一些,但还是很痛苦。
于是找一个很累人的实习工作,去转移注意力。
毕业之后,凭借着不错的实习经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同样是失恋的痛苦,对于第一个姑娘是变成了灾难,对于第二个姑娘却没有那么严重。
因为第一个姑娘无法接受被甩的事实,对于她来说,失恋的痛苦就成了她的苦难。
再举一个我身边真实发生的案例。
某事业单位的前身有一个职能机关,因为种种原因,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被撤掉了。里面的员工,可以协商拿一笔钱买断工龄,或是安排到低一级企业里工作。
这个事情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受打击的事情,本来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公务员,结果工作说没有就没有了。
其中有一个人就接受不了,他不接受买断,也不接受安排工作,就是占住一间办公用房。之后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各种事情,他始终不接受其他安排,坚持自己是这个单位员工,要占住这间房。
但是到现在,这个单位其他的人,至少拿一份养老金,都有自己的家人,生活平淡但是平安。
而这个老人,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以前靠卖羊绒衫为生,也不知道他现在靠什么赚钱。每天就是呆在那件办公室里,干瘦干瘦的,脸色苍白。
抗拒,就是不接受不承认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事情,这样却会让这件事情变成一场灾难。
当你把抗拒降到0,苦难也会同样消失。
当然,一般来说,我们遇到痛苦时,总会有抗拒的,但是把抗拒降低,苦难就会减弱。
怎样抗拒降低?
原文中提到:
是我们对曾经拥有的或认为应该得到的东西的依恋,造成了苦难。
所以,当你遇到让你痛苦不堪,不想去接受的事情时,请你这样整理自己的内心:
1、找到让你痛苦的事情;
2、找到这件事中,让你依恋的曾经拥有的东西,或是你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
3、问自己如果这一次,我必然会失去这些东西,那么,我能够获得什么,这份痛苦有什么意义?
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老人,就可以这样做:
1、找到让你痛苦的事情:
--失去受人尊敬的工作
2、找到这件事中,让你依恋的曾经拥有的东西,或是你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
一份受人尊重、被人羡慕的工作;
一个单位职工的身份;
一份稳定的收入。
3、问自己如果这一次,我必然会失去这些东西,那么,我能够获得什么,这份痛苦有什么意义?
一笔不菲的钱和充足的时间,或是一份同样稳定收入的工作;
更有适应能力;
更有危机感;
更有动力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
……
也许通过这个方法,能够让失去工作这件痛苦的事情,不至于演化成为延续一生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