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敢不敢和别人不一样?
记得网上看过一句话“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
我们似乎习惯了一切按部就班,每天周而复始机械的重复着昨天。
上个月一个朋友从深圳回去老家了,一起聊天时,才知道他是辞职回老家发展了。
我问:你回去打算做什么?
他说:想开个摄影工作室,你知道我一直喜欢捣鼓这些东西。
我说:为什么要辞去那份不错的工作?
他说:“在大多人眼里看来,可能会觉得是份很好的工作,可在我看来,我并不快乐,我想找一份能让我快乐的工作。”
我说:你怎么知道开摄影工作室就会让你满意又快乐?
他说:你不试怎么知道?趁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们总是说,要做自己,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可是,每天都和别人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又如何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一个人最可怕的心态就是从众。你和别人不一样,才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而现实是我们常常“害怕跟别人一样”、“又害怕跟别人不一样”。
前者是因为你不甘平庸,害怕平庸带来的虚无感。
后者是因为你害怕特殊带来的违和感,归根结底还是不安全感作祟、没有足够的自我认同,说白了就是内心还不够强大。
这个社会从来都不缺按部就班的人,缺的是敢于拥有独立思维,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并为之奋斗的不一样的人。
很多人说:可是我毕业后一直从事自己专业的工作,我除了这个不会其他了?
我的建议是:当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不用着急打破现在的平衡,去强硬的进入一个新领域。
你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在工作之余发展自己的爱好。唯一需要的,只是牺牲一些自己的休息时间。
02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斜杠青年”,就是拥有多重身份、多重职业的年轻人。
它来源于英文“Slash”,其概念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用斜杠区分自己的不同职业身份,摄影师/画家/作家/培训师……
他们就是斜杠青年,从天赋、兴趣、专长、爱好出发,衍生出许多原本并非职业的事情。
斜杠青年在工作之余会利用爱好、才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并获得额外的收入。
昨天一个朋友对我说:“我发现你真是和别人不一样,大家都坐着玩手机时,你在看书。别人写作写了几天就不写了,但你一直坚持。”
我说:“有些事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再做了。”
“写作这玩意,能赚钱吗?”很多朋友总是问我。
人们做一件事的态度,永远停留在赚钱与否,赚钱多少上,赚钱成了衡量一件事值不值得全力以赴去做的唯一标准。
当我说,挣不到什么钱时,大家就表示不能明白,觉得我在挥霍宝贵的时间,尽干一些无用的事情,在别人看来特别扯淡。
我一向任性:我才不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你有没有想过,你会平庸到死》,深深被触动。
因为我不想平庸到死,平庸的人生,就是从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天开始。我不想随波逐流,也不想混吃等死。
别人觉得我特立独行,其实,我只是想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自由,明白自己想走的路,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
03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被要求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学校;
一毕业就变成了中年人,没有了激情壮志,只求找份安稳的工作,差不多就行了;
转眼到了而立之年,觉得找个合适多过相爱的人共度余生。
所有人都告诉你,这样流水线般的生活就是幸福的人生。
在这个冷酷的世界里,每个人似乎都在被迫抹掉自己的棱角,变成千篇一律的“圆”。
想要和别人不一样,到底需要怎样的勇气?
这一生我们一直在错过。选择了稳定,便错过了漂泊;选择了奋斗,便错过了舒适;选择了必然的确定,便错过了偶然的惊喜。
在我看来,最好的不错过,就是活在当下,你做了想做的事,见了想见的人。
哪怕困难重重,哪怕身边的人不理解,却终究因为按着自己的心意而活,没什么后悔的。
林语堂曾说过,人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
一个人瞎折腾,好过所有人都认命。
一个人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活出自己的幸福人生。
五月天那首《倔强》里的歌词说得好: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
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这世上只有一个我,独一无二的我。
你独特的格调和味道是稀缺,因为稀缺所以你珍贵。
你不必屈从世界扔给你的世界,你只需盛开着你的世界。
想起以前看的电影《私人定制》,感觉像一个华丽又苍白的美梦。
电影可以圆梦,生活也许会离梦很远;故事可以私人定制,但生活没有私人定制。
因为你从来不是生活的客户,你就是自己生活的本身。
如果你想变得跟别人不一样,那请你再努力一点!
你要相信,你的努力,时间都会记在心里!
无论你的人生信条是什么,只愿你永远存有一颗为生活的美好而怦怦跳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