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有各种美味,但如果要说有哪一种食物是吃过以后永不相忘的,要数饺子粿了。
1
饺子粿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是一种用米粉皮包裹菜馅做的粿,一种主食。食材相当普通,但吃了以后,能让你念一辈子,过些时候就会想它。
饺子粿在我小的时候,是个奢侈品,是很有仪式感的食物,一般只在逢年过节才做。
最多的是在春节,每家每户同一种食品一做好几屉,要吃上个把星期呢。饺子粿,形似饺子。我们当地人叫它桑叶粿。其实它不象桑叶,桑叶是心形的,它最多只能和半张桑叶有点象。
制作过程大致这样:把大米加工成米粉,大锅内加水,开了以后,倒入米粉,煮上十几分钟,然后用锅铲碾,把和了水的米粉碾成米坯。米坯最后把它制作成一张张圆圓的饺子皮状的粿皮,里面包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菜馅,把边压紧,饺子粿就成形了。最后上锅隔水蒸十五分钟,出笼,大功告成。这一整套程序,从准备菜馅到出笼,最后到嘴里,小的一口一个,但还是有点复杂的。
2
制作饺子粿,最难的环节应当是米坯。米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米粿是否制作成功。好的米坯应当是用当年收上来的晚粳米磨出来的,在锅的时间一定要足够,煮熟,煮透,不硬,不软,不要求在锅内一次调制到位,期间,如果煮坯时发现硬了再加水,软了再添米粉都是可以的,不影响坯成形的质量。但如果米的质量不好,米坯要么不粘,要么太粘,都会让你十分恼火,使得整个制作过程失败,最后米坯只能把它搓成一个个小小的圆子炒着吃,不过那也是好吃的,只是不能再叫饺子粿了。
饺子粿的内容有二,皮和馅。
皮有两种,一种是纯米皮;还有一种是青皮。纯米皮,煮米坯时不加其它的材料;青皮在米坯中加了清明叶,颜色绿油油的,有清火作用。过去,青皮粿只能在清明时节才会做,因为只有在那时才会有这种材料,后来,大家学会了把清明叶煮熟滤干放冰箱储存,这样一年四季便都能吃上这种青皮粿了。无论是纯米皮还是青皮,好的皮子蒸出来的粿,都必须是油光发亮的。
馅可以多种多样:醃了大半年的酸菜剁碎挤出水份,加入切成粒的白豆腐,放入锅内用腊肉炒熟,是最为常见的米粿馅。也有用萝卜、冬瓜做馅的,只是在入锅炒之前一定得把水份用纱布拧干,不然水份多,蒸出来的粿,会破裂,我们叫它“开口笑”,一吃馅撒一地。不过,我最喜欢吃的馅是用菠菜做的,在雪地里,把一棵棵绿油油的菠菜撬出来,水里焯一下,挤干剁碎拌上白豆腐,一青二白的馅是我的最爱。
3
我小的时候,年三十那天,后半夜,一早,天还没亮,我们便被大人叫醒,睡眼惺松钻出被窝,起来帮忙。
那时,大人们前一天已经把馅弄好,坯弄好了才叫我们,我们能帮上忙的就是包,菜馅放入圆皮子对折把边捏紧。这时,我还喜欢干另一件事,打“印版米粿”。就是到最后,菜馅用完了,多余的米坯会被搓成一个个圆团放入模子,压出一个个如鱼、花、寿喜字之类的样子,好喜庆,这大概算是没有上过幼儿院的我们制作的手工吧。
从三四点起床,一般都要弄到大天亮七八点才会弄完。边蒸边吃,三四个品种每一种尝一个肚子便饱了。饺子粿是春节家家户户的美食,不开伙,或者是打牌打到后半夜,取出几个来,架在碳火上烘一下,滋溜溜地冒油,一股香气飘溢出来,满屋子的香。
4
离开家以后,每年回去无论是过节还是平时,我母亲都会做次饺子粿给我吃,临走时还要装上一纸箱子带上。在岳母家,也做,因为在城里用煤气灶做,因为街上买的米粉质量有好有坏,有好几次制作失败的,米坯粘手,根本没法弄。
这几年,我们在温州也开始自己学着做,相比以前,技术得到了改进,米坯不再用锅煮铲碾,改用直接温水调和放微波炉加热煮熟。米皮子,也不用人工滚了,两块夹板一夹,又薄又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人也省力不少。以前,失败过许多次,主要是米粉质量和米坯调制和微波炉煮的时间把控问题。好几次,我们都放弃了自己做的想法,让人从淳安一家叫“风味小吃”店里一块五一个买了带过来,然后自己真空包装。最后终是不甘心,昨天,我们又做了一次,十分成功。看来,人还是需要逼自己一把的,不然,自己想吃的也没有,别说是其它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