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中萍
很早就买了这本书,一直没机会看,最近翻翻,借鉴学习。发现书中观点与本人一致——孩子的成才成功,最关键的在“陪”字。
天才毕竟是少数,孩子大多平凡,但是有父母倾情陪伴,孩子就会健康成长,孩子健康成长,自然也能成才。
但这里所说“陪”,并不是陪着孩子写作业,那类父母不叫“陪”,叫“看”,造成孩子的反感和逆反,自己觉得还很委屈。
作为初中老师,见过太多如此辛苦却无成就的父母,自己过得苦哈哈,没有兴趣爱好,每天围着孩子转,却换来孩子的不满与自己的委屈。
作为即将成为初中生的妈妈,提前学习,很有必要,学习之后就知道发扬曾经做的好的地方,改进不足之处了。
读此书时,与作者心有戚戚焉,与作者一样,我的女儿不是最优秀的,也有许多不足与弱点,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选择接受并引导,而不是抱怨。
作者的很多说法,我是赞同的。比如“好习惯,好人生”“教孩子跟着老师的步伐走”“授之以渔”“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孩子学会选择”“有的放矢的爱孩子”等等。
作者引用美国家庭教育大师麦道卫先生的 话“爱的城堡是由时间构筑的”,提出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也就谈不上陪伴和教育了。
因为只有在陪伴之下你才会发现孩子的动向,才会有的放矢的思考孩子出现的问题,才能及时的想办法解决孩子的问题。常常听到一些“故事”,父母有一天突然发现孩子逆反了,感到惊讶与难过,接着是措手不及,原因就是缺乏陪伴,没有看见孩子的细微变化。
这本书是在作者写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之后写的,虽然没看,但书名里都有一个“陪”字一脉相承。
作文父母对孩子是一个养育的过程,有衣食住行的“养”,也得有精神上的“育”。做父母,不该是一味的说教、指责,而是该陪伴,陪孩子读书;陪孩子玩耍;陪孩子解决问题;陪孩子渡过一个又一个生命中的难题,才是为人父母的真谛。
作者夫妻俩也算“北漂”,在北京打拼,甚至到女儿中考时还没有北京户口,但他们没有像我们一些父母,把孩子寄存在奶奶爷爷或别人家里,也没有忙于打拼疏于对孩子的教养。所以他们的女儿成功了,最终同时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两所大学录取,他们都孩子不是天才,在求学和生活中一样遇到过问题,孩子唯一没有缺失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关注。
作者谈到参加女儿运动会的感受,发现家长会家长去的很齐,活动就很少参加。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只关注自己的学习,而不是爱自己。庆幸的是,虽然很少接送女儿上下学,但她的每次家长会和活动我与丈夫几乎都会同时参加,之后与她一起分享感悟,这也许就是女儿常感慨自己“真幸福”的一个原因吧!
特别欣赏作者“妈妈小厨”里所讲,为孩子做饭,与孩子一起吃饭,就是最好的交流时间。孩子享受爸爸妈妈做的饭,其实就是在享受父母的爱。餐桌不仅是吃饭的地方,还是接受爱和教育的地方,孩子吃饭时是最放松的,他们会聊同学谈老师,也会发牢骚。我们的父母太忙而忽略了这个环节,你不是少了一个陪伴孩子最重要的环节?每次给女儿做饭,她会说是“妈妈的味道”,我想她品味出的除了味道,还有爸爸妈妈对她的爱吧!
曾看到这样一段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有些种子可能早早的就开花结果了,父母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不会开花,或许我们的孩子是一棵参天大树。”这段话的确很美好,也能激励人,只是也会误导一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于自信,继续不闻不问,等待“种子”成大树。
我想这段话也该加一个前提,父母用陪伴和爱不断的浇灌,种子才会变成参天大树吧!
我们的宣传导向大多是公而忘私,为工作忽略自己的孩子,也就成就了许多成功人士,子女却屡屡出问题。而翻翻历史,虽然父教还不被重视,但许多成才之人都有母亲的陪伴,孟子、白居易、岳飞、胡适等都是母亲陪伴呵护下成才的。
我们常羡慕国外可以生一群孩子也养得起,孩子们性格开朗,有创造力。国情是个原因,殊不知人家有了孩子之后无论是父亲母亲,都会将陪伴孩子放在首位,而我们却有太多父母可以为一个应酬,放弃陪伴孩子。贝克汉姆可以满眼都是爱的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一些明星父母却不会带孩子。
这本书很浅显,没有高深理论,只有生活琐事,身边例子,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父母倾情陪伴,孩子才能健康成长,你的孩子是草是花是大树,都需要父母倾情陪伴。
20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