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好好说话》,发现其实很多说话技巧也适合用在自我对话的过程中。
我内心经常出现的对话
“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天天跑步呢?”
“为什么跑步对我来说这么难呢?”
“因为我们家附近没有运动场啊”
“因为早上我要准备早餐啊”
“那为什么不能晚上跑呢?”
“因为下班晚上吃完饭以后可以跑步的时候已经8点了,那时小区都没什么人很不安全”
“.......”
类似的自我对话会经常地出现。我经常会进行自我检讨,因为我想通过检讨改正自己的不足,激励自己继续向前。但是我发现每次我检讨完之后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转变。我会给自己找一万个理由,所以这件事就变成了不合理但似乎又很“合理”的事。
为什么呢?
我总愿意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所以每次检讨过后我会变得更加焦虑。
我在看第三章的时候终于知道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了。作者说我们每问一次“为什么...”,在我们的脑中就会思考一次“因为...”的理由。这样的理由就像埋下一颗种子,而且会随着劝导者(自己)的每一次反驳逐步加温,变得越来越深。
好像说的很有道理,不仅是自我对话的过程中,还是在劝导别人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问题。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或者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说呢?
方法:
换一种问法,就像上面的对话:
“如果我坚持每天跑步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为什么我会想跑步呢?”
这样的一来我们的大脑会去思考跑步可以带给我们的好处。
“因为跑步能让我更健康”
“因为跑步能让我减重”
“因为...”
总结
我越检讨,只会找出更多我做不到的理由。换一种问法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