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不是独睡会让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影响,而是这个过程如何处理,也许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比如你是怎么跟他讲独睡这件事的,如果他拒绝了怎么回应他?在培养独睡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帮助孩子克服害怕?有没有睡前的陪伴?如果担心房间漆黑或幽暗,那有没有可能做出一些小的调整,让房间变得温馨一点。如果在独睡这件事上,我们没有帮助孩子去面对,没有回应他的焦虑,没有让孩子知道可以用自己的步骤去做这件事情的话,他的安全感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不是独睡这件事会对他造成伤害。
2、我们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这种尊重会让孩子有一种感受,就是他是值得被尊敬的,他有权控制自己的生活,有权决定自己要干什么、不干什么。当一个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里面时,受到的伤害反而更大。
3、作为父母,我们要关注孩子,但是注意手不要伸得太长,别替孩子做过多的决定,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更有利于一个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真正有可能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威胁的,是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把一个很小的事件无限放大,比如如果父母总是和孩子说一旦丢了,就会遭遇多么多么可怕的事,那么这种对可怕的事情的渲染,反而更会让孩子感觉不安。
4、我们要慢慢让孩子感受到:我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将来过一种我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在别人侵犯自己的界限的时候还无能为力。这对于一个人的安全感建立,确是一种威胁。
教育孩子识别自己的身体疆界,要从小培养,更需要父母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去做到。
5、隐私侵犯。表现为孩子小气,我们总说要理解孩子,那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孩子自我防御的行为是应该鼓励和赞许的,当然,在处理事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再做些引导。
我们可以引导但不要强迫,只给孩子搭建这样一个情景平台,让孩子自己来决定。用这样的方式,反而能把一些事变成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让孩子学习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更具同理心。
6、家长无心过失。处理,第一,我们也许不需要和孩子过多解释来晚了的原因,在适度解释后,妈妈应该抱着孩子说:“宝贝,是不是害怕了?妈妈没来你担心了是不是?当时想什么了,跟妈妈说说。”这样的沟通,才是对孩子的紧张和担心进行的正确呼应,让孩子知道妈妈感受到了她的紧张,懂得她当时有多么不舒服。第二,如果事后孩子还是表现得有些担忧,妈妈在这段时间要足够稳定,每天按点接孩子。
7、分离。所以,可以引导他体谅大人要回家休息,要做些自己的事等,让孩子慢慢学着用别人的视角看事情,这也有助于让孩子从完全自我中心的角色里渐渐摆脱出来,认知到自己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另外,每个孩子的一生中,都要面临着很多次分离,我们可能要帮助孩子学会缓解这种分离带来的焦虑,让孩子习得情绪的不同、多元解决方案。学会处理情绪,会让孩子从内心具有安全感,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必须依靠别人的陪伴。比如可以让孩子试试周末早上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晚上用视频聊天等方式缓解分离时的失落情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