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历史,回顾风云动荡的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君王总会或多或少撩拨着试图了解他的后人。
他不像唐玄宗一样虽然早年励精图治,但宠爱杨贵妃纵容杨家人权倾朝野,晚年更是凄凉让人叹惋;
他也不像南唐后主李煜,虽然风情万种,写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愁楚满怀,但终归没有意气风发的一生来的痛快。
他就是楚庄王熊侣,他这一生骄傲狂放,所向披靡,让人称叹于他“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的雄图大绩。最让人触动的,是他作为君王称霸天下又不失感性浪漫的一面。他相信别人的诚意,而且不止一次手下留情。大圣人孔子都忍不住赞叹:“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狂傲的一生,先从楚庄王的出身说起:
楚国的祖先是黄帝之孙颛顼帝,血统纯正。楚庄王出生时,楚国正处在一个国力强盛时期。楚庄王的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楚成王熊恽。
楚成王早年与齐桓公争霸,双方对峙之后达成妥协,立下召陵之盟;随后宋襄公也参与争霸,但被熊恽打的一败再败;再后来62岁的重耳即位,晋文公这股势力崛起,晋楚争霸中,楚成王与晋文公重耳也势均力敌。
但是晚年的熊恽由于在立太子这件事上犹豫不决,先是立了商臣为太子,又反悔想立职为太子,还没下旨废太子呢风声就吹到了商臣的耳朵里。蜂目豺声的商臣立即派兵包围了他老爹熊恽,熊恽请求吃过熊掌再死,商臣不答应,熊恽于是被逼自杀。
商臣就是楚穆王,商臣的儿子就是楚庄王熊侣。
二十余年雄霸之路
庄王即位时,年龄还不足二十,他三年不理朝政,沉迷酒色,整日寻欢作乐。期间不停的有人劝谏,伍举和苏从等人更是舍命相谏。他却对劝谏的人说:“有一种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并暗暗记下这些劝谏之人的名字,继续沉浸于歌舞美酒之中。
但是在第三年,楚庄王突然发力,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全身心的处理政事,杀数百罪人,选用数百功臣,轰动朝野。他选用的人才中有不少是在前三年间直言进谏之人,比如伍举和苏从。举国上下十分拥护庄王。
当年,楚国就灭掉了庸国,因为上庸为北上的战略要地,庸国一灭灭,楚国无内忧,可以全力与中原诸国相争;
六年,楚讨伐宋,胜;
八年,楚讨伐陆浑戎,抵达周天子脚下——周都洛邑,并在洛邑的郊外阅兵,问鼎轻重;周朝大臣王孙满诚心劝服,楚王于是撤军回国;
十三年,楚灭舒国;
十六年,楚攻下陈国,陈国成为楚的一个县,群臣庆贺这次胜利。唯独申叔不参与,他对庄王说:“大王您是因为陈国动乱,才去讨伐它,这是正义之事。但是现在却贪婪的把它划为自己国家的一个县,这跟抢有什么区别,此战已成为不义之战,长此以往如何号令天下,使人臣服?”庄王于是将陈国还给了它的后代;
十七年,楚围郑,仅用三个月就将郑国攻下;
在进入郑国国都的时候,郑国国君郑襄公以“肉袒牵羊”的方式迎接庄王。他请求看在先王的份上,不要断绝郑国的祭祀,自己甘愿作为奴隶侍奉庄王或者当作奴隶赏赐给诸侯。
楚国群臣都劝庄王不要答应郑襄公,趁现在的时机拿下郑国易如反掌。但是庄王却亲自举起军旗,率军后退三十里,与郑国讲和。庄王说:“郑国国君能如此谦卑,就一定会让自己的百姓信服”。
同年六月,晋国派军救助郑,与楚国大战,晋国大败;
绝缨宴之恩
这场晋楚大战能取得胜利,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三年前,养由基平定叛乱后,楚庄王大开庆功宴,宴请群臣。他的诸多宠姬妃嫔也出席助兴,尽情享受丝竹之声歌舞之美,大臣们觥筹交错直到天黑仍未尽兴。楚庄王便命人点起蜡烛,还特别让自己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向臣子们敬酒。
忽然一阵大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被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借着酒劲拉住了许姬的手,许姬慌乱之中扯断衣袖挣脱了,并顺手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跟前,请求楚王立即点亮蜡烛,查出是谁如此胆大妄为。楚庄王听完,不仅下令不要点燃蜡烛,还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一定要与诸位尽兴而归。请诸位都摘掉帽缨,也好无拘无束的畅快饮酒。
待群臣将帽缨取下后,这才点上蜡烛。席散回宫后,许姬嗔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
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必定会有惩罚,岂不大煞风景?
在这场绝缨宴之后,又过了三年,楚国围郑,晋国为了救郑与楚国大战,有一名楚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所到之处拼力死战,最后大败晋军,一直杀到郑国国都。
大战结束后,楚庄王论功行赏,始知此人就是前之绝缨者唐狡,唐狡表示不要赏赐,今日此举就是为了报三年前大王不究之恩。
楚庄王大为感叹,便把许姬赐给了他。
最后的辉煌
庄王二十年,宋楚争霸,宋国杀死楚国的使者,楚国便派军包围宋国城长达五个月之久,宋国城内柴尽粮绝,人们易子而食,劈开骨头做柴烧。
宋国的华元偷偷出城跟庄王讲了城内的实情,庄王不禁感慨:此乃君子之地!于是撤军。
从这几件事上,庄王的形象渐渐清晰的展现在后人眼前,但“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却如“昙花一现”,四十多岁的时候就不幸病死。纵观他这一生,早年韬光养晦,而后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他是贤者中的霸主,霸主中的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