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孔子的出镜频率实在是很多。总体来看,孔子在其中的形象并不太好,往往是被那拿来作为圣贤的代表,为俗所扰,为名所累,无法做到内心逍遥。「则阳」为《庄子》杂篇之一,而杂篇一般认为,并非庄子本人所作,更多可能是后世学生或后人添加进入,儒道两家多年的口水仗,也让孔子在《庄子》中的形象更加的复杂了。
今日分享的就是一段孔子的故事。
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子路曰:“是稯稯何为者邪?”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 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
孔子游历至楚国,一行人风尘仆仆,寄宿一户人家。高谈阔论之间,发现邻居一家老小在高处偷听。子路好奇这些是什么人,孔子说应该是当地圣贤的家人。不是所有的圣贤都愿意出来做官,还有一些人,和光同尘,隐匿于百姓之间,不屑于为名利挤破头。我们现在在楚地市南,隔壁的应该是一位叫宜僚的圣贤。
子路请往召之。孔子曰: “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而何以为存!”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子路想去请宜僚过来一序,孔子说算了吧,对方是知道我的,他肯定以为我见了楚王就会推荐他出来做官,把我想成一个奸佞之徒。若真是这样,他躲我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过来相见呢?
子路不信,非要过去看看,果然人去楼空。
世俗之人,为求功名,往往不择手段,但在《庄子》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弃官不做的人,他们所代表的另外一种人生态度,对你是不是有所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