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
写的是福贵悲惨的一生,也是现代中国的演变史,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无比的抑郁,是对福贵的同情,也是替福贵亲人的离去而感到无比的痛心。
它不让你哭,却让你悲伤地说不出话来,里面的故事实在是太残酷了。
余华笔下的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在母亲患病时,被国民党抓去做壮丁,等回来时,母亲早已病逝;儿子有庆是抽血抽死的;女儿凤霞小时候发高烧后就再也不会说话了,好不容易找到好归宿却死于生孩子;妻子家珍死于软骨病;女婿二喜是被两排水泥板夹死的;外孙苦根是吃豆子撑死的。
福贵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一只老牛与他相依为命,福贵给老牛取名“福贵”,他在老牛身上看到了自己。
福贵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亲人的离去让他感到悲痛,但是他挺过来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命,反而乐观,豁达地活着面对人生。
在他的脸上我们看不见他活得有多不好,看不到他对世道的厌倦,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沧桑。
福贵成长于解放前期,经历了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时代、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他让我们了解到那时候的时代是多么混乱和阴暗。
在福贵身上我们看到了旧社会农民的缩影,但将他放大,我们却是看见了许多农民的辛酸和艰苦。
或许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佩服福贵对生命的态度,不管生活多艰苦,他都从未有过放弃生命的念头。
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了,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许我们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但这并不是我们轻易抛弃生命的理由。
天底下哪有死物比活人的性命还重要的?
一定要活下去,哪怕不能好好活着,也要活着,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大的道理了。
福贵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人生,仿佛说的不是他,而是另一个人的故事。可我们怎么能不知道,这是福贵看淡了命运。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这句话讲的或许就是人一生的心理状态。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天黑了,故事落幕了,这就是福贵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