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沙哈尔博士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课程曾被哈佛学生推选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他本人也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哈佛导师”。他还受聘为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心理咨询顾问和培训师,他的课程兼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众多企业家和高管们誉为“摸得着的幸福”。沙哈尔博士近十年主要致力于个人及组织机构的优势开发、自信心、以及领导力提升等研究工作。
内容简介
这本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幸福的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智慧的语言和通俗的表达,告诉我们:幸福,是可以通过努力而习得的。幸福的终极目标不是名利财富,幸福的人生态度是积极情绪、投入感、目标与意义和成就感,需要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只要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全然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就能感悟幸福。
本书目前已被翻译成16 种文字在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给饱受忧郁和心灵困惑折磨的人们带来福祉,使他们轻松获得了追求幸福和持久满足感的方法。
关于幸福的疑问
我们该如何同时获得成功和幸福?怎样平衡成就和幸福?你会怎样定义幸福?幸福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有没有曾经在实现了一个重要目标之后,却没有感到你预期的喜悦?
“快乐”、“好运”、“狂喜”、“满足”这些字眼经常被视为“幸福”的代名词,但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不掺杂不良的情绪,而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我是否幸福”这个问题虽然很重要,但意义并不大。他暗示着对幸福的两极看法: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在这种理解中,幸福成为一个终点,一旦达到,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就结束了。实际上这个终点并不存在,对这一误解的执着只能导致不满和挫败感。要记得,“让自己更幸福”应该是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
解读人生的四类模型
“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却不在意当下的感受,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却从不认真地考虑后果。他们错误的将努力与痛苦、快感与幸福等同化。
“虚无主义型”的人是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对人生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
“感悟幸福型”的人懂得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他们知道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幸福的意义
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它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意义和快乐,就像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一样可以相互促进。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心存使命感的时候,我们将获得更大的快乐;而在我们从事的工作中找寻快乐,也可以加深其意义。
只有快乐不足以达到幸福的境界。同样,只有目标或目标也不足够。我们需要现在获益,也需要在未来获益。我们需要将正确的事情做得更好,同时学会适当地享乐而杜绝无止境地放纵。
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绝不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即使有时经历痛苦,人在总体上仍然可以是幸福的。
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财富
幸福感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声望和金钱都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有趣的是,人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而往往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手段)。
在商业中,我们用资产的现金价值来衡量公司;对个人而言,幸福感应该是我们衡量人生成就的唯一标准。
幸福从来就不是奢侈品,也不是必须在个人及社会问题都解决之后才能追求的东西。提升幸福感不仅能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也能让世界成为一个更和平、更美好的地方。
设定幸福目标
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在确认目标之后,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旅途本身上面,目标它是意义,而不是结局。当目标被认可为意义时,它才会帮助我们规划旅途中的每一步;而目标被认为是结局时,它所带给我们的只会是无尽的困难和挑战。
设定目标就是用语言给自己一种承诺,而承诺本身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追求这些目标,并不是因为他人觉得你应该这么做,而是因为它对我们具有更深层的意义并且能够带给我们快乐。而只有内心想做的事情是源于自我和谐的目标,才可以带来意义和幸福。
有个增强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并减少不得不做的事。无论是从人生或是日常生活的角度都应该如此。
幸福学习法
有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将那些美好的学习时光,无论是阅读、研究、思考还是写作,可以从一开始乃至每一件事里获得快乐,也就同时赢得了当下与未来幸福的模式。
那是一种心流体验,可以完全地沉浸于体验本身,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我们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展现出最好的状态。只有当难度和技能匹配时,心流体验才有可能出现。
教育者作为帮助孩子追寻自身价值和获得心流体验的人,应该培养孩子求知的热情。他们可以把学习转变成一种迷人而美好的旅程,贯穿于整个生命对幸福的追求之中。
幸福工作法
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职业或使命感。对于把工作看成使命的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目标。薪水和机会固然重要,但他们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要做这份工作。他们的力量源于内在,同时也在工作中感到了充实与快乐。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实现自我。
MPS模式指的是意义(Meaning)、快乐(Pleasure)和优势(Strengths)。MPS模式可以帮我们寻找适合的工作,也可以是管理者的好工具,甚至可以帮助人力资源部门更好地选择新员工。
只有在自己选择的快乐与意义并存的生活中,我们才能感受到自由。至于我们能否从工作中找到自由,取决于我们是愿意受制于物质财富、他人的期望,还是被自身的情感和热情所推动。
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上,我们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做这些事情既有意义又可以让我们乐此不疲。我们通常会在感兴趣的事(所热衷的事情)上更努力。
经营幸福的亲密关系
与朋友、家人和爱人共享美好时光是幸福的必需品。与我们关心的人和关心我们的人一起分享人生经历、想法以及感受,相互理解,可以增加生活的意义并安抚我们的痛苦,让我们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乐趣。
亲密关系其实也是终极财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幸福的交易。就像所有的交易一样,在双方都获益的情况下才是一笔成功的交易。当其中一人在终极财富上受损时,当他为了对方不断地付出时,结果就会使两人都不幸福。为了能让这笔交易成功,我们必须确定这种交易是对等的。
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我们最大的幸福来自于意义和快乐,如果其中还带着助人为乐的成分,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幸福不是牺牲,也不是在现在和未来中二选一。它既不是纯粹的意义也不是单纯的快乐,既不是只关注自己也不是无保留地为他人奉献——它是所有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的要素,是和谐共生的结果。
幸福的肥料:幸福催化剂
就像是暗室里的蜡烛,只需要一根就可以点亮整个屋子。一次幸福的经历,可以感染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我将这些虽小但有连锁效应的事情叫作“幸福催化剂”——一些几个钟头甚至几分钟的事,便可以为我们带来意义和快乐,不但在当下受益,也会影响到未来。
幸福的根:幸福深度
幸福的高度是指我们生活中体验到的情绪波动,它有高潮和低潮;幸福的深度则指我们内心深处基本的幸福感。幸福的深度就像是树根,提供养分,是生命的支柱。幸福的高度则像是树叶,美丽而有魅力,但生命却是短暂的,会随着季节改变直至枯萎。
幸福的阳光:内在的力量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内心的障碍——那种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错觉。我们害怕失去,却导致真正的失去,而我们感到自己不配得到幸福则会真的不幸福。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生来就有享受快乐和意义的权利。内在的价值感是一种接受的态度,一种接受幸福的态度。
幸福的成长:心灵的智慧
想象一下,当你110岁时,诞生了一部时光机,而你被选中进行首次试用。“你将会被传送到你读本书的那天,而你已是有智慧并且人生经历丰富的老人,只有5分钟的时间,去和那个经历浅薄、年轻的自己交谈。”请问,你在见到“他”后会说什么?你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呢?
其实无论是哲学、心理学或是励志书籍,都无法在获取终极财富的知识方面教给我们更多新的东西。通常,一位老师或是一本书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一件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最终,我们的进步、我们的成长和我们的幸福,却都是来自于我们认识自己以及向自己提问的能力。
享受幸福的花朵:淡定从容
当多个任务同时需要我们分配时间的时候,我们很难专注于当前的活动,这也就影响了我们享受生活的能力。在这个快节奏、忙碌奔波的世界里,我们只有简化生活,让自己减速才能享受生活;而简化和减速并不会影响我们取得成功。
时间上的富裕,代表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追求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去享受快乐。相反,时间上的窘迫给人的感觉是经常性的压力、忙碌奔波、工作过量,以及挫败感。
幸福至上的原则
幸福至上,就是要把幸福视为终极财富以及所有目标中的终极目标。只有我们意识到并且将幸福作为终极财富时,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平静与快乐。
幸福的资源不是以数字计算的,一个人或是一个国家的幸福感,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人或其他国家。对幸福的追求不是数字游戏,人人都可以更幸福。就像佛祖所说的:“一根蜡烛可以点燃一千根蜡烛,而它自己的生命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幸福不会因为分享而被削弱”。
追求幸福并不会引起纷争,追求幸福以及帮助他人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事。让自己能够摆脱物质的迷惑,追求真正的终极财富,我们所看到的将不止是一个更幸福的社会,而且是一个更和谐、更仁爱的社会。
写在最后
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按书中的方法进行反思和坚持练习,你便开始踏上了获得持久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的旅程。本书适用于所有想追求幸福生活、获得长久满足感并提高幸福指数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人们;尤其适用于情绪忧郁、对生活不自信、对未来不报希望、有悲观倾向的人们;同时也适用于对积极心理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心理学爱好者、心理学专业教师学生,以及心理治疗从业人员。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案例以及练习题,想要进一步了解细节的话,建议你阅读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