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好朋友某一次不愉快的交谈,你们之间从此蒙上了阴影,从此不相往来;也许你和爱人半年都没有推心置腹地交流过,你们之间只剩下一张结婚证在维系;你希望和同事加深情感链接,但诸多顾虑,令你一再退缩,最后形同陌路。
今天的这本书《深度关系》想要重磅推荐给40岁左右,上有老,下又小,中间有同事、老板、朋友、闺蜜的朋友。本书是来自美国作者大卫·布拉德福德和卡罗尔·罗宾。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大脑可能是重度“强迫症”患者,它喜欢将新的认知纳入到旧的版图中去,这样,它觉得自己越来越完美,就会疯狂分泌内啡肽让我们高兴。因此,在推荐这本书的同时不得不说,如果你能够搭配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那简直就是“小葱拌豆腐”,相互成全的存在。
《深度关系》本书,从纵向上来解读,可以将人际关系分为最初阶段(相互影响)、关系加深(建立信任)、复杂(出现分歧)、发展(相互依赖)、深度关系(彼此成就)。当然也可以横向来读,和爱人、父母、孩子、领导、同事、闺蜜、朋友......
本书一开头便告诉读者:在关系中,你永远都有机会选择成为一个可以影响那个他人、成就他人的人。
紧接着书中有告诉我们,想要成为关系中影响他人、成就他人的人,就需要有学习思维。
第一要放弃“我做事的方式最好”的想法;
第二要敢于尝试新事物,不怕冒险,愿意为此承担风险;
第三学会自我反省,把犯错当做学习的机会。
这样才能拥有丰富的灵魂和清晰的大脑去完成我们一生的使命。
书中一再强调在关系当中,个体拥有“能动性”,而我顺着这条藤一直摸下去,发现作者所讲的"能动性"就是当我遇到分歧的时候如何“示弱”,学会表达“情绪、感受”;在沟通的时候,善于"倾听"而不是建议和指责,更不是八卦。
做为听众,当朋友和我们诉苦,他们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建议吗?不是,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乏建议。他们需要的是倾诉、倾听和接纳。
表达情绪和感受需要勇气,因为传统文化中不提倡我们轻易表达情绪,而是崇尚隐忍。我们的长辈就是如此教导我们的。因此,我们不善于表达,更不善于引导他人表达。据观察,我们习惯于用愤怒来表达不适感受,愤怒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就是自我攻击,对外就是攻击他人。但事实上,我们真实的感受只是失望、遗憾、后悔、愧疚而已,根本达不到愤怒,或许我们自己都不曾意识到这个问题。
如果此时,我们能够精准地感受到朋友的情绪,便能够引导他们说出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悲伤,帮助他们治愈内心的隐疾,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深入一层。
在读《非暴力沟通》关于倾听的部分,也有类似的感悟,但只是有一些隐约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体系,今天读这本《深度关系》给我一种眼前一亮的清晰感。
我又想重复上期的那句话,“人世间的道理并不多,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但它一定会以其他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接受真理的洗礼。
情绪就像一个个信号,告诉我们这里有宝藏,快来挖宝,而我们通常的反应都是逃避、抗拒或者视而不见。
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