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钟华·
历史,就是昨天。昨天的事,倘若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那在四十年后,仍然值得我们深深地回忆。
在华夏文化五千年的发展史上,于公元1973年的初秋时节,在尧都铁佛寺旁的山西师范大学的校园里,从三晋大地汇聚来了一批年轻的精英,其中有30人组成了一个学习班集体“生物7302班”。这个班的全体同学在院系的领导下,在老师们的精心教育下,在大学的学习期间,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刻苦学习的,艰苦奋斗的,遵纪守法的,积极进取的,独具特色的优良班风”,这班风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四十年后的今天看来,尽管“时过境迁”,这种文化现象,仍然值得我们深深地回忆,并为之点赞。
这种文化现象,源于30位同学带来的忠义文化、吕梁文化、雁北文化、晋商文化、上党文化、太行文化和晋阳文化等等。我们将这些传统文化综合在一起,揉合为“生物7302之光”。“生物7302之光”,是三十位同学共同作用的结果,始终坚持、巩固和发扬光大了整个山西师大的学习期间。
“生物7302之光”体现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中。大学,以学为主。在学习期间,我们坚持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分类、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人体常见病防治学、遗传学、作物育种、作物栽培等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在那特别时期,这为我们四十年从事中等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为人生之路奠定了政治理论基础,为我们的人生奋斗历程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我们班的这种优良班风,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坚持始终如一,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学军,或是科研单位教学,或是有关中学实习,或是创办微生物科研基地等,都充分发挥了全班同学的整体作用,发挥了党员、团员的模范作用。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的作用都发挥到了极致。我们班的情况,我们有亲身体会,全系有目共睹,得到了系、院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在我们的毕业典礼上,学校指定我为校应届毕业生代表,在大会发言表态,就是最好的见证。
光阴似箭。在华夏古都的大学人生顺利的结束了。我们带着“生物7302之光”分散到了三晋各地,完成了各自的成家、立业、拼搏、奋斗等基本任务,创造出了各人的辉煌,其中大部分同学从事中等教育教学,或有个别同学在高校从事专业教学,或有仕途之路的,或有承担成人教育的,或有司法系统的;多数同学在三晋大地,个别在外省,数位在首都北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出事业的巅峰,都成为了我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或科级、县级领导干部,发扬光大了“生物7302之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塑造为“边家文化”、“刘家文化”、“李家文化”等等,为国、为家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对四十年来的奋斗历程,都进行了总结,写为传记、回忆录、小说、诗歌、散文等,放到各自的族谱里面,收录到“生物7302班毕业四十年同学联谊会纪念册”,并在2016年9月北京的“毕业四十年同学联谊会”进行了交流,感恩母校!
四十年之前,我在山西师范大学生化系生物7302班,既是学员,又是党支部书记。既学习,又工作,虽然辛苦,也劳累,但使得我奠定了良好的人生基础。由此,我对母校的记忆深刻,回忆起来犹如昨天!
在我们从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记忆着在学习期间直接关怀过的领导和老师,他们是:我们在陌南中学实习时,亲临指导的王中青院长;我们的直接领导、生化系党总支赵维勤、秦有贵书记;生化系副主任、分管生物7302班党支部联系工作的王凤岑主任;入学教育的辅导员、常见病防治学授课教师刘升安老师;下乡带队、植物学教授杨仙臣老师,以及许根元、白新生、曹凤芝、张志端、安启念老师,等等,他们都是我们的良师,对我们的人生影响极大。尤其有幸由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冯子标教授亲授政治经济学,这在人生道路上,是极其不易遇到的。
综上所述,我在山西师范大学的学习和工作,收获大,感悟深,对我的人生道路影响极大。我的大学经历,能够得到学校的肯定,是学校升格成为本科院校后,成为第二届毕业生毕业典礼的应届生代表,是值得高兴的事,在毕业四十年后,我依然甚慰!
“春风杨柳紫燕绕,教师摇篮尽逍遥”。在这春光灿烂的今天,我深深地祝愿母校在华夏文化的尧都,根深叶茂,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
石钟华,1951年生,山西阳泉人,生物系73级。
已经阅读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