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耳上花开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或许每个女人都有一种情节,喜欢一种配饰,这其中有些女子尤其痴迷于耳环/耳钉,那份执着的爱也许源于对美的追求,也许是因为那份典雅、高贵、静谧、温婉……佩戴上适合自己的耳环,也许只是那么一个侧脸,便已倾颜。

1

相传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双目失明了。后来,她幸遇一位名医,名医认为她可以复明。在征得姑娘的同意后,拿起闪闪发光的银针在她两侧耳垂中各刺一银针后,奇迹出现了,姑娘重见光明。姑娘非常感激,于是请银匠精制一对耳环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记名医之恩。当姑娘戴上银耳环后,她日益眉清目秀,并逢人传诵名医的声名。穿耳戴环能明目的奇迹相继传开以后,许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妇女都纷纷穿耳戴环,并流传至今,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这大概是我们最希望听到的看法,但是继续深究戴耳环的历史。自古至今,从占卜守护到趋病除邪,从追求睿智到追逐时尚,从控制“卑贱奴隶”到新潮女性又到时尚男性,耳环历尽亘古,跨越时空。

2

三年前去泰北旅行,去到清莱的一个少数民族村时,感受则完全不一样。在泰国清迈的北缅甸边界山区的村寨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长(大)耳族,那里的女人从小穿耳洞,以耳洞越大越美丽为荣。耳洞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撑越大,成年妇女的耳洞轻轻松松的就能放进一个乒乓球。

长(大)耳族居住在泰国北部,在长颈族村落隔邻便是长耳族村落。他们的耳朵果真比平常大很多,他们用银饰把耳垂弄大,寓意幸福长寿。长耳族(拉呼族)女人从小就將耳洞弄得很大,耳洞越大,耳垂越長,她们的耳珠都戴着有如石头般大的镶银耳饰,把耳朵拉得长长,几乎垂到肩膀上。妇女们认为耳环“这就是美,耳朵越长越美”就好像长颈族一样:颈项越长越好。

                                        (摄于2014年12月于泰国清莱)

3

如果你看过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大概还记得那个发生在17世纪,荷兰肖像画家维梅尔以家中的一名女佣为模特,创作出世界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故事。由斯佳丽主演女主角,在每一幕戏里,她的眼神都是不一样的,看天空的时候像孩子般充满好奇和探索、凝视维梅尔时的无邪纯真、被冤枉时“救救我”的无助,还有最重要的那场戏,当维梅尔穿了她的耳朵然后开始作画时,充满痛意和献身的情愫在她眼睛里打转,闪闪发光,珍珠的璀璨岂能与之相比?

最终完成了画作,画家以那副珍珠耳环送给女佣作为感谢,而当画家的妻子要求看这幅画时,他却建议她不要看?为什么?或许这就是一副真正的好画的魅力,同一副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理解,让人产生各种想象。你大概知道一副珍珠耳环在艺术和光影的角度之下,充满了无尽的魅力,给本来看似普通的油画作品带去别样的活力。

4

最近一段时间心情不佳,心里仿佛压着一块东西闷的慌,急需一个出口去排泄这些情绪。于是,一个人去珠江边跑步十公里,然后坐在江边吹风,任由江风把汗湿的衣服吹干; 顶着寒风和细雨,在只有8度的天里,穿上几年不穿的冲锋衣,去了一趟火炉山,路过一个叫龙洞的地方,没有去凤凰山,直接在新开的龙洞站返程了;似乎这还不足以排解这些情绪,约上朋友去逛街购物。

最疯狂的是,在逛街时随意走进一家店,看着对方的小牌子上写着穿耳,竟然就决定尝试了,这是早就有的想法,却一直因为害怕而没有行动起来。当时,对着店家一再问,你之前是不是帮很多人穿过耳呢?很有经验吧,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店家美女投来有点意味深长的眼神,顿时令我觉得自己很幼稚,只是穿个耳不至于会死掉……想想女神的美,忍了。

于是,有了现在带着耳钉的自己的模样,虽然满大街的美女,带着美丽的耳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身边的几位好友却都没有穿耳洞,且至今认为穿耳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这几天为了照顾耳朵我至放弃了去运动……网上查到需要消毒,昨夜左耳一直感觉很痒,回来照着镜子才发现左耳已经肿了,于是忍着痛,把耳钉取下,给耳朵消毒,结果,取下之后就怎么都戴不回去了……

后来在网上查询,才知道,用银针打了耳洞之后,一个月内是不能取下来的,于是,又认真的鼓捣起来,在尝试了半小时之久后,才终于在我再次放弃之前戴上了……此刻依然有轻微的痛,不得不感慨美丽果真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显然,这种痛可以缓解心情,你会更多的开始关注自己。

5

据说在西班牙,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环, 若没有戴耳环,则就像一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被人笑话。当然,在如今开放的社会环境,这些肯定不再如此。毕业工作这些年,走走停停旅行的地方不算多,但总算也体验了一把曾经的梦想,背起行囊云游流浪几个月,但脚步尚未踏足到欧洲大陆,那让我惦念的西班牙巴塞罗那流浪者大街。

且不管在西班牙不戴耳环是否会真的被笑话,因为鼓起勇气来打了耳洞,在未来的某天去西班牙旅行的时候,我一定会戴上漂亮的耳环,穿上漂亮的花裙子,去流浪者大街跟街头艺人跳舞,看他们作画,弹唱……带上最美的笑脸,最好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905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40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791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76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1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05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60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78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7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3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38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2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18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47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今社会穿戴耳环,早就已经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美人如玉,一副耳环是最后的配饰之一,把女性的柔美和风情万种都展示出来...
    五月成长笔记阅读 1,572评论 0 1
  • 内容即产品 其实大多数新媒体人都在观望,他们都希望别人先实践,然后借鉴一条成功的道路来行,期望从这条成功的经验之谈...
    我穿梭在闹市中阅读 442评论 0 0
  • 很久一段时间连日记都没写过了。 昨天和珂珂,苞苞参加了了宝爹的梦想大声团。收获满满,鸡血满满。 活动一开始就是自我...
    涂月月月月阅读 225评论 0 0
  • 一直对现有的工作不满意。工作内容单一,人际关系复杂,工作量大,压力也不小。 想换一份工作,丰富一下工作经历。但面试...
    爱存心间阅读 1,009评论 0 0
  • 缘起 某天,我下载了喜马拉雅app,通过搜索排行榜,我下载了叶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开始踏上时间管理的学习之路。...
    昔羲Cici阅读 1,273评论 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