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想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若要改变自己,先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柯维教授的儿子小的时候的时候,在学校里的表现非常差,不仅成绩不好,其他各个方面都比别的孩子落后,因此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他和妻子刚开始采用的策略是不断地鼓励儿子,说父母很相信他,也让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可儿子并没有就因此表现得很好,并且在受到其他人的嘲笑之后依然垂头丧气,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后来他研究了近200年来美国所有讨论成功因素的文献,他注意到一个令人诧异的趋势。前150年文献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忠诚、勇气等。而后50年由重视品德转变成了个人魅力,即认为成功与否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这种思潮朝两个大方向发展:一是注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二是鼓吹盲目积极乐观。这使得很多人注重技巧手段甚至是欺骗手段来赢得他人的好感,而且不是真正在意关心他人。
柯维教授在看完这些论文之后终于理解他和妻子受到了这种速成观念的影响,才对儿子采取了这些做法。在他们心中,这个孩子的表现,让他们有失颜面,他们想要做完美的父母,就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对这个孩子的关爱,没有对他们自己面子来得重要,因此这种心态也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看法。
我们多少人,也和柯维夫妇一样呢?这就是是表现型性格,而不是进步型性格,我们更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让自己丢脸了,而没有去关注到我们的表现是否带给自己成长了?当我们在做某件事觉得自己丢脸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这么做能收获什么?会失去什么?如果只是丢脸,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做了,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事情除了丢脸,收获更多的是进步。大部分的人能进步就是因为他们是进步型的性格。刚开始接受自己的笨拙,不在意面子而在意成长,最终会比在意面子的人进步很多。
2.发现内在的力量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柯维夫妇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就是不再以他们认为对的、好的方式来要求孩子,不再试图改变它们,而是从客观的角度,试着发现和了解他的个性、特色和价值。第二,他们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动机,培育内在的安全感,不再以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当他们不再要求孩子,而且给予他更多的爱,真正的去关心他的时候,孩子反而不断地进步,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成绩也很优异。
我们常常就是以自己外在的表现或者孩子的表现或者父母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这是因为自己缺乏安全内在的安全感,希望通过外在的表现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些外在的东西还包括体型、力气、职位、权威、学历、身份、外表等等,可是这种外在的东西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也是不是固定的,如果他们发生变化或者不复存在的时候,我们的价值又来自哪里呢?如果依赖这些外在的东西,我们的价值感也就是常常处在动态的状态当中,当这些外在的东西变得不好或者不存在的时候,是否就说明了我们本身就没有价值了呢?这也是大多数不自信的人自卑的原因,他们因为自己一次的表现不好,就开始怀疑自己自己的价值,开始否定自己。其实我们的自我价值应该来自自己的内心,试着寻找自己内心的力量。不要妄想快速脱离现状、摆脱痛苦,给自己一些耐心,因为由内而外是一个持续的更新过程,是螺旋向上的,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不要光顾着着急向前走,适当停下脚步看看我们的内心,也许有时候慢反而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