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过
可能是询问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出现,也可能是“我的分数很尴尬”“要是再多考十分就好了”这样的话语从不同的人那里听到却和高考结束时的我的心境如此相似,让我这个已经度过高考这场考验的人,追溯时光,回到那场18岁的盛宴。
作为一个河南的考生,一直被强调的一分上千人,直到我知道自己成绩的时候,都是无动于衷的。然而,在看到一万多名的排名时,我才明白,排名比分数更重要。
“我的分数很尴尬”,填报志愿时的我简直欲哭无泪,590+的成绩(理科),高不成低不就,向上够不到985,向下普通一本又担心亏了自己辛苦三年拼来的成绩,就陷入了“要是再多考十分就好了”的假设与自我怀疑中,很久很久。
然而,那时的我没有想通的是,除了状元和前几名不觉得自己的分数很尴尬,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分数高不成低不就,也都会觉得“要是自己能多考十分就好了”,以为这多的十分会让自己不至于这么被动,想上的学校分数够不到,分数到了的却不想去,会让自己多一些选择的权利,而不是永远被动地接受一所学校。
而当我明白了这种“都尴尬”“都想多十分”的心理时,我已经坐在大学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她的独特之美。
正如网上很盛行的一句话:“很多年后,你回过头来看高考,会觉得当年你错的那些题,错的刚刚好。”
2017年6月27日,我刚结束大学一年级的全部课程与考试,满心期待我即将到来的假期。而2016年6月27日,我也只不过是个刚刚知道成绩,对报考一无所知,对专业选择与方向满头雾水的18岁青年而已。那时,《招生之友》永远摊开在桌子上,上面用笔标记着倾向的大学和方向;电脑屏幕显示的永远是高校的百度百科和他历年在河南的招生指标与最低投档线,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而所有查到的,都虔诚的用笔记在本子上,学校与学校相互比较,专业与专业相互取舍,纠结到尴尬症都要犯了,还是觉得不甚满意。
去年是我,今年是我认识的小学妹小学弟,后面还会有一届又一届的学子,走过我们这些前人的路,或者经历着我们相同的心路历程,那些为了填报志愿而兵荒马乱的日子,一年一年上演,而那些无可避免的慌乱与试错、茫然与坚持,却也是,我们无可替代的青春岁月。
于是,对于“分数很尴尬”“要是再多考十分就好了”的回答,我总是以“你要知道,高考只是个起点,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为头,开启了大道理的讲述。而事实是,大道理我们都懂,却还是不安与不满,却还是在面对选择是纠结良多。
因为,我们都是无法被模拟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处处是无法被复制的偶然,谁又不是跌跌撞撞向前走?高考的志愿选择亦如是,而我过来人的理解,就是:都是最好的选择。
高考过,人生将启,选择多且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