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抚养》读后感
你阅读的每一本书都和自己有一种很奇妙的缘份,朋友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她经常就孩子的教育问题找我探讨,因为在朋友看来我儿子是比较优秀的,虽然我一直给她提一些与孩子沟通的建议,但总是觉得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决定买一本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送给她的,但她告诉我说她没有时间看书,所以我就把书留下自己阅读。
李玫瑾,著名犯罪心理学家,她通过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发现,人的心理问题与早年的养育息息相关,由此提出了人的养育要关注心理抚养,尤其要关注与人性相关的情感、与命运相关的性格等观点。她在本书中向我传递了一个全新的育儿理念——心理抚养。作者认为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心理抚养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观念、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参与心理抚养的全过程,家长通过参与孩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父母不能错过塑造孩子未来人生的最佳和最关键时期。作者还用日常工作遇到的具体案例来阐述孩子早期心理抚养的极其重要性。、
金句摘抄:
1、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2、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人的许多问题源于早年养育,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3、人也一样,问题往往不是出在眼前,而是源于过去。孩子的问题多由身边的大人造成。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4、要孩子改变,大人要先改变自己。大人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5、危险人格的形成往往与家庭养育方式有关。人格中既包含先天禀赋,又有后天养成的习性,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6、养育的最佳时期是依恋期,父母与孩子亲缘,最浓时分就是在依恋期。好好珍惜孩子的依恋期,这是父母未来教育孩子的一种心理资本。
7、教养的最佳时机是人的社会行为初始时期。教养不同于抚养,教养应该在孩子接触他人、有自主动作的社会行为之始,随事而教。
8、性格取决于后天养成。人在生命早期,与身边的人互动且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就是他未来的社会行为方式的雏形,这种社会行为方式就是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