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过这种感受,无意间发现个干货满满的“公众号”,里面的文章看完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完后自认为自己进步不少。然后每天都要看那个公众号的文章,生怕落下一篇;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秀公众号,要看的文章越来越多,即使自己每天不上班,只看文章都看不完;于是内心越来越焦虑。
要摆脱“知识焦虑”,首先得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李笑来这么定义过”有效学习“,能得到有效反馈的行动过程。如老师讲课时录下自己的讲课视频,然后回看、演讲及观众的反应、写作及读者的反馈等。
只看别人写、别人说是无法完成学习这个过程的,必须有刻意练习和反馈,然后使之在大脑中产生沟回,形成经验。在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中有一篇题为“真正的学习发生在行动之后”的文章(http://t.cn/R6eqv8n),里面有句话说得好“有些坑必须自己跳过才会懂、有些浑水必须自己趟过才深刻,一手知识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经验这东西无法言传,只能从实践中积累、总结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高手、大牛愿意分享那么多干货,不担心你们听了之后与他竞争?因为很多细节无法言表、很多能力你不经历是学不会的,有些能力短时间是学不来的,等你学会了他所说的,已经错过时机了,因为有时候商业的红利窗口期很短。
明白这个道理后,那我应该如何选择学习内容呢?古典在其专栏《超级个体》的一篇名为”功利读书法,五倍提升认知效率“中介绍了一个方法----”极其功利的少读书“,文中提到了一个心理学结论,成人学习什么时候效率最高?简单说就是---能解决当下问题,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这也符合李笑来对”有效学习“的定义,文中举了个学英语口语的例子 ,在国内学习12年都学不好,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在国外交流是刚需,也能得到反馈,所以效率最高。从我自身练习英语口语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个说法,我花了1万块在培训机构强化了几个月,每天10小时的全英文训练、跟外教视频聊天,效率奇高,不但能说了,听力也有长进。
古典还在文章提到了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那书将阅读分为“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拿到一本书,如果从第一页开始阅读,其实是低效的;正确的阅读方式或者说节省能量的方式是带着问题切入要读的章节。
古典介绍的虽然是读书的方法,对其他知识的选择也同样适用。我们应该选择能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的知识,这样掌握的更牢固,学习得更高效。我对心理学感兴趣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篇心理学文章,那篇文章正好能帮助我解决当时面临的情感困惑,自此以后我开始深入接触心理学。
另外,我坚持一周写几篇文字就是为了锻炼“有效沟通能力”。别人说写作有多少益处,只有自己践行过了才知道;看了很多教写作的文章、听了牛人的演讲,但是要想运用的自如还得持续践行。